■文/图 首席记者 陈书云
南岳衡山的梵音古道是我国最具禅意文化的一条古道。从康家垅梵音谷入口至邺侯书院,全长约9公里。全程登山道皆为石板铺成,适合游客徒步登山。
梵音古道文化内涵丰富。但在2017年以前,这条古道鲜为人知,连名字都没有,是比较隐秘的登山路线。古道的命名是通过微信等网络平台,向广大游客、市民广征意见,票选出来的。
近几年来,也许是对南岳情有独钟,我与几位友人数次徒步梵音古道。上个月又去了一次。古道沿途的主要景点有梵音湖、华严湖、桎木潭、梵音亭、忠烈祠、玉板桥、乐道亭、灵芝泉、麻姑仙境、烟霞仙境、邺侯书院等。
穿过胜利坊,便是梵音古道的起点康家垅。一块写有“梵音古道”的石头就立在路边。不远处另一块石头上,刻着梵音古道的路线图,地图上那条黄色的路线就是梵音古道。
从康家垅往上到桎木潭这一段又叫梵音谷,谷内溪水潺潺。大约一米五宽的石板路,春天繁花似锦。沿途则是绿树成荫,山水相伴,鸟雀相鸣,令人心旷神怡。
顺着古道走不多久,就看到了华严湖。作为一个山内湖,华严湖绿树合抱,湖水清澈,是镶嵌在南岳衡山上的一颗明珠。
走过梵音古道的人都知道,这条古道曲折、漫长。因为地处南方,气候温和,雨水丰沛,是其他四岳所没有的。虽然这条古道没有通到山顶,但沿途人少,景色宜人,绝对值得一走。
经过梵音亭之后,古道的路标不太清楚,寻找线路要浪费一点时间。如果不是本地人,往往要几经周折之后才能找到。
忠烈祠是由原国民政府修建的,是中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抗日战争纪念地之一,也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纪念地之一。大门里巍然矗立着“七七”纪念塔。
从忠烈祠出来往右走,是梵音古道的路线,但是很不好找。沿路而上,有一块标志性石头,上书“看山一半”字样。再往上,路上就没有其他行人了。这段路比较长,十分幽静。沿路都是石头台阶,偶尔会碰到一两个下山的人,他们的问话都是惊人的相似:“你们怎么知道这条古道?”
走累了,我们在一处石头休息点坐下,蓄精养锐。然后再往上走,一条公路横在面前。麻姑仙境到了! 遗憾的是这次时近中午,阳光很大,所谓的麻姑仙境不知道有多么的“仙”。倒是动态的灵芝泉水汽蒸腾,煞是好看。
传说麻姑曾在这里种植灵芝,为王母娘娘祝寿。
从忠烈祠往上走,梵音古道就变窄了。麻姑仙境往上则更窄,有些地段只有一尺宽。沿途的泉水淙淙,树木茂盛。几个蘑菇石默默地立在路边。
跨过烟霞台,便是著名景点烟霞仙境。这里有很多传说,还有很多摩崖石刻。与麻姑仙境一样,负氧离子多,是很多人留恋的地方,被誉为“世外桃源”。
紧走慢赶两公里左右,人声、汽车嗽叭声不断传进耳朵。长长的台阶尽头,就是邺侯书院。唐代高僧明瓒(懒残和尚)与邺侯李泌在这一带结缘,成就了“食芋得相”的佳话。历仕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的李泌,唐德宗时官至宰相,封为邺侯。肃宗时,皇帝下诏,给以三品俸禄,赐隐士服,李泌遂成为南岳第一位钦赐隐士,在这里过着读书吟诗的清淡生活,后有人称他为“神仙宰相”。喜欢读书的懒残和尚,与藏书万卷的李泌为友,流传下来的《乐道歌》,至今“梵音”袅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