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姗
字节跳动公司日前宣布,从今年8月1日起,取消隔周周日工作的安排。此消息迅速登上热搜。此前,快手宣布从7月1日起取消“大小周”,员工按需加班;腾讯旗下的光子工作室也提出“周三强制6点下班”。一批互联网公司对工时的适时调整,对消解职场“996”等现象有积极示范意义。
“被猝死”的程序员,“累成狗”的加班人……近年来,舆论场关于“996”工作制的讨论不绝于耳。畸形“加班文化”的盛行,让加班熬夜、连续过劳已然成为一种值得警惕的工作态势。有的公司加班成“疯”,却美其名曰是年轻人“太拼”;有的公司则是披着道德和情怀的外皮,潜移默化地推行“无效加班”甚至是“无偿加班”。可以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所谓的“996福报论”,既是对奋斗精神“念歪了经”,也体现了对普通劳动者的身心健康的漠视。
所幸,近期一批互联网企业相继主动发声,宣布减少工时,这不止是对越演越烈的“加班文化”及时纠偏,也说明越来越多企业开始考虑从“汗水经济”向“智慧经济”转型,以期更好地发挥人才资源,从而实现企业行稳致远。
虽说“无奋斗,不青春”,但有效奋斗的前提必须是自愿的,支撑接续奋斗的也是对事业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的充足信心。更何况,人终究不是劳作的机器,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尽快让休假制度做到企业和职工双赢,进一步健全工时协商机制、科学制定劳动定额、明确界定加班标准,既切中了“悠着点儿”“慢生活”张弛有度、劳逸结合的题中之义,也是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做好“文章”。
总之,奋斗与拼搏,仍将是我们这个快速前进社会的主题词,只不过需要认识到“美好生活”是具有更广泛内涵的。我们需要大力发扬的是合法合情合理的奋斗精神,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变化,才能快乐地去劳动,让一切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