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 勤 邱 鹏 钟仲华
本报讯 进入“三伏天”,衡阳县46.9万亩早稻大面积开镰收割。近日,笔者来到衡阳县的田间地头,从人欢“机鸣”声中,实地感受当地农民抢收早稻、抢种晚稻的火热场景。
在台源镇台九村,种粮大户朱东阳请来的农机手驾驶的农机打破了田野的寂静,收割早稻、栽插晚稻正有序铺开。在冯滩头组,笔者见到,一台收割机正在金黄的稻田里进行收割作业,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金色的稻浪被卷入机械中,切碎的秸秆从收割机尾部搅碎排出,大粒饱满的稻谷尽收囊中。20分钟过后,一丘2亩大小的早稻田便收割完毕。随后,收割机停靠在机耕道旁,把饱满的谷粒“哗啦啦”地倒进停在路边等候的货车里,再继续收割金灿灿的稻田。在朱秧丘组,笔者见到,两台高速插秧机分别在平整后的两丘水田里来回穿梭,站在插秧机上的工友,配合着将一盘盘标准化的秧苗“喂”入输送带。插秧机驶过,一行行秧苗均匀栽插入田。不到半小时,两丘水田里便全部插满了嫩绿的晚稻秧苗。
使用农机作业,“双抢”效率大大提升。为确保早稻能及时收割,晚稻能及时种植,衡阳县充分发挥县农机智慧平台的作用,对全县的农机合作社和农机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进行作业调度,促进农机作业供需双方无缝对接,最大限度发挥农机耕作效能。目前,全县共有360余台收割机、350余台旋耕机、410余台插秧机奋战在“双抢”一线,农机综合作业率达75%以上,预计7月底前将全面完成“双抢”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