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丽君 图/张志伟 实习生 王皓永
“你好,请问您第二针疫苗打了吗……”6月22日下午,在蒸湘区新竹村综合服务中心的大厅里,谭娜和她的同事们正挨个给村民打电话通知大家去镇卫生院接种新冠疫苗。
谭娜边打边标记,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基层工作就是这样的,繁重但丝毫马虎不得。”她笑着说道。
在村里工作5年来,谭娜说,她从不后悔当初选择回乡的决定。
“回来了”——割舍不下的故乡情
从雁雨寺沿着公路往里走到井吉泉岔口处,见到的第一个村庄便是新竹村。沿路走过,平整的马路上干净整洁,田间稻谷生机盎然,沿村的墙体彩绘充溢着文化气息,休闲广场旁,偶遇几个老人孩子在嬉戏。
“我们村很美吧?”交谈间,谭娜说起了她刚回到村里的故事。
2012年,大专毕业的谭娜选择出去闯一闯——在重庆找到了一份她自己还挺满意的工作,但不到半年,她就萌生了回乡的想法。
“在外面漂着总是少了一种归属感,还是家里好。”在和父母沟通后,谭娜果断回到了家里,在周边县区打过几份工。
2017年,村里需要一个懂电脑的年轻人帮忙处理村部工作,谭娜便以外聘的方式进入了村委会,做文员工作。
2021年3月,通过换届选举,谭娜当选该村村委委员、妇女主任,主管卫计、妇联等工作。
“咬牙干”——被村民需要是一种认可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理解,只有身入其中,才会知晓。”在谭娜的印象中,从到村委会当文员起,几乎每天都是满负荷工作。作为当时村干部里唯一一个懂电脑的人,她“承包”了该村所有需要电脑录入的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财务、党建、综治、扶贫……每一项,都是细碎而繁重。谭娜还记得当时村里开展扶贫对象信息采集时,整整一个月,每天加班到凌晨。入户走访、摸排调查,对贫困户家庭基本信息再过问、再采集、再核对,确保采集信息真实,确保数据录入零错误。“资料改了六七遍,最后没忍住和领导发了火。”
这种强压之下,谭娜坦言也曾怀疑这份工作真的值得去做吗?但同事和村民们的肯定,每每又让她打消了这种念头,觉得付出是值得的。
帮助困难群体申领补助金、积极宣传农村危房改造惠民政策、帮助完成养老社保年审换证……村民满意的笑容是谭娜最大的动力。“我是土生土长的新竹村人,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家乡变得更好,何乐不为?”
“一起上”——乡村振兴且看“她”作为
新竹村位于衡阳市西北部,坐落于雨母山风景区旁,2019年荣获省级美丽乡村称号。全村共有32个村民小组,1023户4321余人。现已有“种植大户”——湖南荣联农业发展公司、衡阳华农葡萄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宏美农村合作社在村里投资落户。
“村里的各项条件已具备,我们现在思考怎么把我们的妇女同胞们团结起来,一起更好地参与到村里的发展工作中去。”上任村妇女主任3个月来,谭娜也有自己的喜和忧:喜的是村里妇女团结工作有基础,在家风文明等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出了不少巾帼人物。忧的是妇女工作没有形成一定规模,没能在干事创业中产生比较明显的带头作用。
“下阶段,我们考虑先把村里20多位女党员和一些活跃的妇女同胞调动起来,率先示范,然后再推广开去。”谭娜介绍说,农村家长里短的事情不少,如果有专门的“调解员”队伍从中斡旋,事情或许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再比如,一些妇女同胞因为技能缺乏就业受阻,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培训,用向姐妹“取经”的方式,鼓舞士气。
“让每个人有尊严地生活,这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谭娜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