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芳芳
编者按:
夏至端午
——“端午节”副刊特别策划
夏季有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6个节气。夏季行至端午,夏季已过半。端午,原本是人们感动时节,养生防疫、驱邪养正的日子。应节的食物里装满了端午安康,透过季节的眼睛,我们看到了在安康端午中,那些翩然而来的种种细节带出的温情与感动!
它叫蛇不留行,也叫三角藤,传说是治疗荨麻疹的一味良药。许多年前,我的好友一直受荨麻疹的困扰,急需这味良药。
那年的那个端午节的早晨就这样与我有约了,这是前世的前世就有的约定吧。那年的端午母亲说:“这草药要端午节去采摘,才合适!”母亲带着厚厚的帆布手套和剪刀,以及厚厚的牛皮纸与捆绑好的红色塑料绳索,带着我去河边湿地采这味草药。
晨风是焦虑不安的女人,她的言语碎碎,我听不太清楚她所说的内容,更辨别不清东西南北。她吹乱了河边一地乖巧的绿油油的芦苇,芦苇却是一群思维敏捷的小女子,懂得青涩地、窈窕地在晨光里一阵阵地摇曳,画出一刹那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波浪,那是没有人可以模仿的舞蹈。只看呆了人迹稀少的早晨,这个早晨就不知不觉让人失了神。
晨光不时在河面静静流畅,不停闪烁。眼睛眯缝起来,也忍不住要看河面的波光滟潋。终于知道风、芦苇、河水都是不离不弃的好友,无时不是彼此需要,彼此成全。所以感动了我,看着看着我就流泪了。
芦苇下面的阔叶植物都低头沉思,似乎有意保护着蛇不留行,不想泄露它们的行踪。从恒盛花园正门往踏庄新大桥方向,走,一直走,没有尽头。母亲说:“去年,这里明明有一大片。”可母亲忽略一个事实,新修的马路两边正在建高楼大厦,一小块地也种上了蔬菜。
母亲渴望的蛇不留行没了影踪。如果端午节是初夏所有情绪的良药,那晨曦中的渡船是游子期盼的归期,那三角藤是失散许久的亲人,正被母亲找寻。母亲弯着腰,仔仔细细地寻找着。
此时的渡船静静地停靠在对岸,陷入一个个回忆当中。绵长而又盛大的回忆,在风里竟然生出了漫天的芬芳,与路边的栀子花一起飘香,扑鼻而来。此刻,我完全忘了蛇不留行,心里只美美地想着,一个只有我与母亲在一起的节日的早晨,是芬芳的,盛大的,流畅的。
我想起了那个中午,母亲包粽子时的微笑和有趣的唱读。端午节的来历与屈原的故事,被母亲讲了一年又一年。她讲着,我们兄妹一边包粽子一边打闹着,唯独记得母亲用浓郁的后山方音唱出的那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多年后,母亲走了。而我清晰地拥有这个记忆,也是一年又一年。母亲是山里人,没有见过龙舟赛,直到走出山里。龙舟赛的激动时刻在山里孩子心里,有一道神圣的光环,母亲只记住了那一句:“扒啊扒,扒啊扒,扒到对河扯艾草。”赛龙舟感染了母亲,让这个山里的孩子拥有了一份美好的回忆,然后随着一条河流欢快流淌。母亲总是认为从来没有什么节日,都是时光的点缀。这个世界一直不属于我们,传统的节日一次次走过,我们传承着,就活过来了。在人间的日子,不再无聊乏味寒碜,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风月了。
我正在神游!母亲在不远处模糊起来,像一个影子。突然,她回头朝我大叫:“丫头,快来!好多!”我急匆匆地跑向她,扒开一层层茅草,蛇不留行正胆战心惊地立起一根根尖刺,又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在等待我们的收割!母亲已经被刺到了,流了一点血,也不管,只是十分开心。这片河岸没有辜负母亲的心意,独留这么一大片蛇不留行,朋友的病有希望治愈了。
弯腰久了的母亲,有点难受,不得不直立起来。要我多剪一些。我小心翼翼地剪着,还是被刺到了。为了减小恐惧,我问母亲:“这草药为什么叫蛇不留行?”
她笑着说:“有刺,蛇不敢爬过!”
就这么简单,我怎么想不到呢!
我们用剪刀剪了大约一个星期药量的份额,用牛皮纸包好,再用红色塑料绳子捆绑起来。提着,不敢紧挨着我的身子,生怕被刺到。手臂只得高高抬起,尽量让牛皮纸捆绑的药材离我远远的。我整个身子是歪着的,这个姿势看起来是滑稽可笑的。母亲并不管我,又不停地扯了一大捆艾草,一些准备挂在大门口,一些熬水给我们洗澡。母亲一来到野外,就欢快,闲不住,按她的话说:“百草皆是药嘛!”
多年后,我的朋友荨麻疹终于好了。有没有蛇不留行这味药的作用,我并不知道。但我却因此拥有了一个芬芳的盛大的流畅的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