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敏飞
“小说一发表,3秒就被盗。”网文作家张静(笔名“吱吱”)很无奈,“对于盗版,从震惊到心痛,再到麻木。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中国网络文学版权保护白皮书》显示,2020年中国网络文学盗版损失规模上升至60.28亿元,同比2019年上升6.9%。尽管网文盗版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时至今日仍是行业顽疾。
1元钱售卖百万字小说,网文盗版、侵权现象严重的事情,早已讨论多次、热议多次。只可惜,其还是成为一个循环命题,这难免给人一种“一声叹息”的感觉。明明知道问题所在,但却一直解决不了,背后原因值得深入思考。近年来,因为新技术的运用以及传播途径日益多样多元,盗版侵权产业链一方面变得更加隐蔽化了,另一方面也变得更加严重,甚至有些有恃无恐。这般现实,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了。眼下,保护知识产权的呼声日益高涨,网文圈自然不能成为监管盲区。
在世界知识产权日之时,《中国网络文学版权保护白皮书》发布。白皮书显示,2020年中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288.4亿元,盗版损失规模达60.28亿元,版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这意味着对网文盗版、侵权行为来说,因为严重且泛滥,已经威胁到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了。这一点,损失的巨额的市场规模,便是最现实的注脚。这对网文创作者们的积极性来说,肯定是极大的影响,这也不利于网文的繁荣与健康发展。
相关的问题早已存在,也早已引发关注。可惜的是,现实的打击效果并不明显。这背后,也有很多现实的成因。比如盗版侵权服务器架设在海外、无法追踪有效的责任主体、惩罚力度不足、侵权成本低、维权过程坎坷和读者版权意识淡薄等,都是打击网文盗版、侵权不力的重要原因。缘于此,网文创作者自主维权的积极性与行动力并不好,数据统计显示,“在遭遇过侵权的创作者中,仅32.1%的创作者有过维权行动,45.5%的创作者选择放弃维权。”
存在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合理。网文侵权行为便是如此,无论什么样的理由,都不是网文侵权、盗版的挡箭牌。为了营造更加健康的网文创作氛围,仍需要形成全社会的治理合力。对职能部门来说,应该探索建立简化版权登记流程,提高网文创作者主动维权、主动登记的积极性,还可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查盗版网站,形成更大的社会震慑力;对网文平台来说,也应积极主动协助网文创作者维权,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而对网文用户而言,同样需要提升正版意识和版权意识,形成更健康的消费习惯。这些都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持续发力。
网文盗版严重,谁来给作者们撑腰?可喜的是,新修订的《著作权法》将于今年6月1日施行,其将进一步完善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这有助于更有效地保护好网文创作者的合法权益。我们也期待,这一法律的制度善意能更好地照进现实,让网文盗版、侵权严重的事情不再是年复一年的重复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