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 芬
本报讯 “农历三月三,不忘地菜煮鸡蛋。”南方许多地方都有这样的习俗,今年农历三月初三,衡阳县英南学校的学生不仅吃鸡蛋、画彩蛋,还深入了解了“三月三”的传统民俗文化,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这天上午,在该校1903班,美术老师易老师正在给学生上一堂别开生面的绘画课,她向同学们介绍了“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的由来、寓意,以及这一特殊节日的相关民俗文化。小时候,大人们总在这天拿着煮得有点泛青的鸡蛋跟小孩说“三月三,吃鸡蛋,眼睛尖!”说在三月初三这天吃地菜煮鸡蛋,不仅能治头痛,而且一年都会少灾少痛,所以哪怕是极不爱吃鸡蛋的人,也会在大人的催促下吞下一个地菜煮的鸡蛋。尽管老话有些夸张,但地菜具备的营养价值对身体有益也是不争的事实。地菜煮鸡蛋的由来还跟名医华佗有关,同时因为荠菜谐音“聚财”,有很好的寓意,所以颇受老百姓的喜爱。“三月三,轩辕生”……课堂上,老师还通过视频图片普及了三月初三这个传统节日的由来。正说着,一盘新鲜出炉的地菜煮鸡蛋被端上了讲台,易老师带领大家一起细心观察,并在纸上或鸡蛋上作画。孩子们脑洞大开,创作了五彩缤纷的作品,为传统民俗增添了几分趣味。
当天,英南学校共准备了千余份地菜煮鸡蛋分发给学校师生,让大家在拥有这份仪式感的同时,提升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参与感和认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