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面十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4月13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艰苦不觉

  ■谷彦平

  上架中学是一所县办初级中学,1983年至1986年我在那里读初中。家里离学校比较远的学生在学校住校。停电的晚上,勤奋的学生几个人共一支蜡烛或点燃煤油灯,脸上熏得像个包公一样。

  睡觉是打地铺。一个教室大小的宿舍,两排相向的对面铺,可以住四五十个学生。各色各样被褥、枕头,很像后来在工地干活的民工住所。

  那时 我们都是十多岁的孩子,晚上爱闹。夏天的晚上,熄灯钟都敲过了,窗外的月光还明晃晃地照人眼,睡不着觉,就开始说故事、说怪话、或者打来打去。农村的孩子穿件背心、穿条短裤,打得噼噼啪啪乱响。值班老师常在窗下听墙根,把闹得厉害的家伙抓出去罚站、罚跑。有一次,教我们英语的胖女老师值班,不知哪位同学讲起女老师的胖来,被她听见了,气得把我们全寝室的人都吆喝起来,罚在操场上连跑十个圈。

  附近湾村放露天电影,偷出校门的学生三三两两,回来的时候借月光一看,一条长队就像电影里的鬼子摸黑进村的场景……

  那时学校也有食堂,学生从家里带米来学校,自己用瓦钵淘米后放蒸笼里蒸。老师才可以用那炉灶炒菜,学生吃菜则都是吃从家里带来的咸菜之类。1985年教师节,学校杀了一头大肥猪,是学校食堂自己养的,老师们分了一部分,其它的食堂做了辣椒炒肉,每个班级分了一大盆。那天中午整个校园都是炒肉的香味,那个炒肉至今仍然是记忆中最美味的。在那个年代,这种牙祭和氛围也是那代学生终生难忘的。

  学校侧面有座小山,山上长了许多苦楝树,最大的用途就是下课看小人书的藏身之所。为了解决体育活动场所不足的问题,学校决定推平它。那时学校的经费困难,只有发动学生劳动,于是我们每班每周有两个下午的劳动课,自带箢箕、锄头等工具。那时的初中生都是干活能手,肯卖力气,一年多时间,小山就挑平了。

  那时乡村中学的教师课余生活也是乏味的,生活条件比学生好不了多少。记得班主任邓安政老师是三都人,每周六中午骑辆自行车骑个三十多里往家里赶,星期天下午又从家里赶回学校。

  艰苦的生活环境并没耽误造就一批批的人才,上架中学毕业的学生在各条战线上的精英层出不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陌上花开缓缓归
游衡阳县四中感咏
清明不明
艰苦不觉
尚宇赋
桃花堰
衡阳晚报版面十五A15艰苦不觉 2021-04-13 2 2021年04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