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授之以渔:开展职业培训、产业帮扶~~~——衡阳市妇幼保健院扶贫工作纪实
~~~
2021年03月31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新德脱贫记

  ■通讯员   贺  静   张  姣

  今年45岁的陈新德,是衡阳县洪市镇财源村人,家庭人口6人,因母亲、妻子多病,小孩都在上学,导致家里经济贫困,2014年被评为贫困户。

  只有初中学历的陈新德,勤勉肯干,一个人要负担6个人的生活开支。由于上有老下有小,他又不能外出打工,只能靠在村内及邻村做泥水工的微薄收入来维持生活,家里入不敷出,年年欠债。

  面对窘境,陈新德没有气馁,他在心里暗暗地较劲,要依靠自己的双手来摘掉“贫困户”这顶帽子。

  改变的契机是从2015年8月驻村扶贫工作队“结对帮扶”开始的,经县自来水公司驻财源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波牵线搭桥,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周尊友与陈新德结成了对子。

  扶贫工作队队员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陈新德有养殖的愿望,在周尊友及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2015年10月,陈新德到外地采购了2头小黄牛,2016年中秋出售后赚了6000多元。

  第一次试水的成功,让陈新德坚定了养殖脱贫的信心。通过考察,他萌生了建一座200平方米的养牛场的想法。说干就干,陈新德自己凑了2万多元,金融扶贫贴息贷款4.3万元,于2016年底建成了一个养牛场,从开始的3—4头牛发展到12头。

  在他的精心饲养下,牛长得又肥又壮。牛粪又成了肥料,投放到玉米地、草地,草地又成了牛的天然饲料场。产业链的初步形成,使陈新德的养殖业上了新的台阶。2017年底,陈新德如期脱贫。

  陈新德说:“党和政府不仅给了我物质上的帮助,更给了我精神上的支持,让我时刻充满信心。如果自己再不甩开膀子干,就有愧于人,有愧于党和政府了。 ”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联村帮扶促发展 脱贫致富奔小康
陈新德脱贫记
衡阳晚报版面六A06陈新德脱贫记 2021-03-31 2 2021年03月3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