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3月12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审视“博士被骗”应抛开身份标签

  ■龙敏飞

  3月9日,一张《警情通报》在网络流传。通报显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博士生接到自称是银监会工作人员电话后,于3月8日13时至15时之间将贷款金额共计10万余元分多次转入对方提供的账户,意识被骗后随即报警。此事引发热议后,有网友发出疑问:“博士生也被骗?是法学博士吗?”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则表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

  此次的事情之所以引发关注,是因为此事有值得围观的点——博士被骗。不少人理所应当地认为,他们足以应付各类诈骗行为。但结果呢?博士还是被骗10多万。如此一来,网络上的各种群嘲也是蜂拥而至。甚至于还有人觉得,这博士白读了,是书呆子吧。

  事实上,对于博士生被骗10万的事情,大可不必冷嘲热讽,更没有必要上升到“读书无用”的高度。一个人的学识多少,读过的书有用没用,防骗的技能并不是一个评价的标准。对任何一个人来说,无论他的学识有多高,乃至是有多全面,都会有一些自己的盲区。而且,生活与学习本身,也是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的。

  一言以蔽之,对博士被骗来说,外界的确不宜戴着有色眼镜来审视,而应该抛开身份标签来评述。毕竟,博士是人不是神,也会犯错,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而这,才是此事正确的打开方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世 相 浅 见
超时加班需要划一条红线
把更多百姓“办不成”的事办成
城市更“适老” 未来更美好
审视“博士被骗”应抛开身份标签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审视“博士被骗”应抛开身份标签 2021-03-12 2 2021年03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