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3月12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市更“适老” 未来更美好

  ■扶  青

  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子女的法定义务。然而,伴随着大规模城市化,父母和子女分居两地越来越常见,赡养反而变得“行之惟艰”。特别是这一代的独生子女,大都是4位老人、1对夫妻和1个孩子的家庭结构,赡养压力可想而知。在这次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议“允许独生子女父母随迁落户”“增加独生子女护理假”等,都是对“赡养焦虑”的积极回应。

  当前,许多城市正持续降低落户门槛,让市民“愿落尽落”,这是一种身份上的认同和接纳。而持续推动常住人口均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从允许父母随迁落户,到免费使用涉老市政设施、享受社区日间照料等公共服务,再到解决好“医保漫游”特别是门诊就医的费用报销问题,群众获得感正在逐步得到实现。

  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也要换个角度看问题。老人并非城市资源的消耗者、食利者,而是关系到城市发展的重要参与因素。“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现在各地正积极开展“抢人大战”。但如果只想要优秀的年轻人,而不想帮他们解决养老问题,是不可能具有长远竞争力的。允许父母随迁,其实就是解决子女的后顾之忧,才能真正留住年轻人。另一方面,老年人背后的“银发经济”,又何尝不是城市发展的一个机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世 相 浅 见
超时加班需要划一条红线
把更多百姓“办不成”的事办成
城市更“适老” 未来更美好
审视“博士被骗”应抛开身份标签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城市更“适老” 未来更美好 2021-03-12 2 2021年03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