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今年将如何做好发展改革工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在3月8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作出详解。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从扩内需、促改革等多方面发力,包括将出台“十四五”新基建规划、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等多项举措。此外,还将深入推进包括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多个关键领域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将从扩内需、促改革等多方面共同发力
今年以来,包括前2个月外贸进出口、发电量、铁路装车数,以及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春节期间零售餐饮数据等多项数据在内,都显示出我国经济取得“开门红”。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指出,我国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二季度以来稳定恢复的态势,但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仍面临一些风险挑战。
为了实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从扩内需、促改革等多方面共同发力。宁吉喆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发挥好消费、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关键性、支撑性作用。关于促进消费,宁吉喆强调,今年要深入挖掘消费潜力,当前尤其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促进居民消费的工作。要着力扩大商品消费包括大宗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健康消费、信息消费、网络消费和绿色消费。在汽车消费方面,要开展汽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引导一些地方和城市继续放开新能源汽车限购政策和增加指标。在住房消费方面,要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缓解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
“去年,我国成为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投资功不可没。今年我们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还需要进一步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加大补短板力度,拓展投资空间,增强投资增长后劲,合理扩大有效投资。”宁吉喆说,今年将加快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在新型基础设施方面,今年将出台“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时推进川藏铁路、西宁至成都铁路、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等交通水利重大项目;促进民间投资更好发展;加强项目储备和资金要素保障。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拓展5G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建设。同时,加强项目储备和资金要素保障。今年将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全面梳理重点建设任务,积极谋划储备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将着力促进民间投资更好发展。据宁吉喆介绍,去年民间投资保持良好恢复势头,全年实现了正增长,占全社会投资的54.9%,潜力很大。今年要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继续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两新一重”及补短板项目建设。
一系列改革举措将加快推进
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
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不仅需要宏观政策,更需要改革创新。“改革既是动力,也是宏观政策的组成部分。稳增长促发展必须更多依靠改革创新这个根本动力。”宁吉喆强调。
“十四五”开局之年,一系列改革举措将加快推进,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
宁吉喆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是有把握实现的。下一步将保持宏观政策必要支持力度,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和就业优先政策,继续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
就推进改革的话题,国家发改委秘书长赵辰昕表示,今年要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推动已经确定的四批200多户国企混改试点。制定深化国企混改的实施意见。着力推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今年将修订和出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1年版)》,制定和出台海南、深圳等放宽市场准入的特别措施。着力深化重点行业的改革。着力促进全面绿色转型,重点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的双控制度,完善清洁能源增长、消纳、储能协调有序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加快研究制定生态补偿条例。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在稳外贸方面,宁吉喆介绍,今年将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重点推动服务业有序开放。继续扩大鼓励外商投资领域,积极引导外商更多投向先进制造、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更多投向研发设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更多投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着力推动重大外资项目落地,今年将推出第五批重大外资项目,继续把先进制造、高新技术等领域作为重大外资项目支持的主方向。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