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 珂
实习生 付星婷 通讯员 黄 娟
本报讯 3月9日,衡阳县梅花村的种植基地里,一位农机手正在操作轮式拖拉机旋耕水田。目前,该村已经完成了1800多亩耕地的起垄、翻耕工作。
人勤春来早,农机帮大忙。每年的春耕备耕时节,都是我市的各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最繁忙的时候。农机手们正操作旋耕机、拖拉机、起垄机等,在田间地头忙个不停,助力春季农业生产。
“农机的使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合作社带去经济效益,也极大地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今年合作社的春耕服务订单比去年增加了将近3000亩。”衡阳县梅花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准告诉记者,合作社成立7年,拥有各类农业机械80余台套,吸纳了30多名农机手,作业服务范围已经从衡阳县逐步延伸到周边县市,每年的收入可达200万元以上。
据了解,为充分发挥农机在春耕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我市各级农业部门积极组织协调了20多家农机经销商,调配拖拉机、旋耕机、插秧机、抛秧机、育秧设施等春耕机具2000多台套和各种农机配件,总价值达8000多万元,确保春耕生产的农机具、零配件等供应充足。同时,市农业农村局还积极组织农机技术人员、乡镇农机员、农机经销商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技术骨干800余人次进村入户,指导帮助农机手开展农机具检修和调试保养,现已检修调试各类春耕生产农机具2万余台(套),确保机具以良好的状态投入春耕生产。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积极做好春耕生产科技服务工作,该局通过设立春耕生产微信调度群、发放倡议书等方式送技术、送信息,为农民答疑解惑。截至目前,全市已翻耕秧田1.4万亩,翻耕早稻田逾15万亩。全市计划完成早稻机插面积90万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