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敏飞
今年春节,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放牛村的村民刘凯一天也没闲着,他开办的民宿天天宾客盈门。去年,该村成立了重庆绿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这是重庆首个乡村级物业公司。如今,村里脏乱差的面貌得到了改变,游客多了起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在城市里已成“标配”的物业公司,如今也将服务触角延伸到乡村。尤其是当越来越多在外务工的农民工,他们在习惯了城里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后,对于“物业进村”的意愿更为迫切。
物业进村,将现代城市的治理模式引入传统乡村,近年来也收获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成绩。比如乡村的面貌上去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带动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比如安全更有保障,乡村会有保安人员巡逻了……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利好,也是“物业进村”频频引发关注的重要原因。因为“物业进村”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好,又置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此举在一些地方的推进和试点,其实还是蛮多的。
但所有事情的推进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任何的改革都可能面临一些困境。比如,在“物业进村”的背后,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现实问题。比如,村民们对于物业费的问题肯定是比较敏感的。如今很多地方的试点,钱财多数都来于地方政府,村民不用出钱或者出的钱很少,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再比如,传统村落终究是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的物业管理模式如何更好地“接地气”,让其得到更多的认可与肯定,同样值得思考。
当然,有困难也不能成为借口,更不能因此否定“物业进村”的价值与意义。无法否认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人居环境的提升是必修课,“物业进村”则是比较重要的手段。不管面临多少困境与问题,“物业进村”都能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规范化的管理程序、标准化的管理手段等引入农村,这对村容村貌的提升,对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促进,都有着无法忽视的正向价值。而这,同样是大势所趋的一个方向。
这意味着,对推进“物业进村”工作来说,不能只是一个地方的试点,而应该慢慢地全盘铺开,让更多乡村都能接收到现代化管理的“辐射”。如此一来,对于一些可能面临的困境与问题,有关方面也不应气馁,而应摸着石头过河,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标准流程,应一以贯之地坚持到底。毕竟,办法总比困难多。“物业进村”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谋而合,的确应不惧风雨、不惧苦难地推行。
一言以蔽之,推进“物业进村”工作是好事,那么就不能因面临困难而否定其积极意义,也不能因一帆风顺而过于自满。唯有脚踏实地地把“物业进村”工作推进好,才能更好地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必要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