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
~~~不在2月3日就在2月4日,前者39次后者61次
~~~蓝港专注壁布、窗帘行业17年
2021年02月03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六盘山深处的“老马茶馆”

  接近年关,六盘山深处的“老马茶馆”少了许多山外来客,64岁的老马也开始闲下来了,干净整洁的乡间小道上多了这位回族老汉牵着孙子遛弯的身影和爽朗的笑声。

  “游客少了,我就打扫打扫茶馆,再转一圈村史馆,我是村史馆管理员。挺舒心的,感觉自己越活越年轻了。”老马笑着说。

  老马叫马克俊,家住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泾源县地处素有“苦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曾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全县约78.8%是回族人口。

  回族喜欢养牛,泾源县一直也有养牛的传统。过去因出行不便、土地贫瘠,杨岭村是典型的贫困村。就在几年前,村民大多住的还是土坯房,走的是泥洼路。

  老马曾经是村里的贫困户,和老伴儿靠着几亩薄田和3头老黄牛过活。“也就勉强温饱吧,过了今天愁明天。”老马说。

  2016年,在“买牛有补贴,养牛有贷款”的政策扶持下,老马贷了5万元,买了两头安格斯基础母牛,还扩建了牛棚。当年年底,老马就脱了贫。

  村里建成集中养殖园区后,老马把牛送去“托管”,每年每头牛有900多元保底分红。自家的牛棚空了,留着做什么?老马去福建产业观摩后,有了新想法——开茶馆。

  这些年,得益于精准扶贫,杨岭村变美了,变干净了,游客多了,村里人气旺了。旅游环线修起后,“花田花海”种起来了,农家乐办起来了,“老马茶馆”适时开张了,飘出诱人的八宝茶香。

  “好日子是通过辛勤劳动得来的。远处的客人到我这歇一歇脚,喝点热茶,我也搞点收入,两全其美。”老马说。

  记者了解,作为中国畜牧业协会认证的“宁夏安格斯肉牛繁育基地”,泾源县安格斯肉牛存栏达到2.5万头,仅杨岭村肉牛存栏量就近千头。目前,杨岭村已初步形成肉牛养殖、旅游、养蜂等特色产业,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破万元,约75%的村民有了两个以上产业。

  古色古香的茶架、现代感十足的玻璃墙、农味十足的玉米和辣椒串……这间“混搭”风格的茶馆,成为村里独特一景。“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去年还是挣了八九千块。”老马说。

  老马这两年还增加了茶叶种类,学了新配方,新盖了3间卫浴齐全的客房,已经接待了好几拨游客。接下来,他打算以茶馆作平台,为家乡的麻花、馓子、蜂蜜等“带货”,让游客一边品茶一边尝尝家乡特产美食,走时捎带些回去。

  “我们不但要脱贫,还要奔小康。”老马声音洪亮。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一床棉絮·古田会议·党建密码
六盘山深处的“老马茶馆”
本世纪的“立春”有点意思
墙布有色差,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衡阳晚报版面六A06六盘山深处的“老马茶馆” 2021-02-03 2 2021年02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