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点评 罗 华
1.近日,自称现年17岁的00后网红小美(化名)自曝三年整容上百次,并附上多组整容前后的对比照,引起网友争议。帖子下面,有不少网友吐槽,甚至人身攻击。对此,小美并不在乎,甚至觉得自己的粉丝一下子增加了30万挺好的,也是“走红”的一种方式。
点评:未成年人的心身处于发育阶段,不能过早地进入一些场所、消费一些商品,否则,就会对他们的身体与心理发育形成极坏的影响。整容似乎亦应划入未成年人禁入的区域。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未成年人整容要么被明令禁止,要么戴上“紧箍咒”,如需要监护人书面同意、进行整容手术需要家长陪同,对本人进行心理咨询,从同意手术到进行手术至少要有4周的思考期……说到底,未成年人整容不能任其“野蛮生长”,而是要将其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治理轨道。
2.1月上旬,为失信老赖提供订高铁票、机票服务的“黄牛”活跃在各大网络平台的角落,有的甚至在淘宝开起了网店。有媒体记者实测发现,只需提供身份证或护照,加上两三百元至上千元不等的手续费,即可通过“黄牛”的“特殊渠道”为“限高”人员订得高铁票和机票。多家航空公司、第三方订票平台及中国铁路12306的客服查询后均表示,客票状态正常,尚不知道是如何出票的。
点评:构建诚信社会、法治社会是让每个公民都受益的好事,每个人都有责任向失信老赖说不。为失信老赖购买高铁票、机票提供“便利”的行为,无疑是在向诚信和法治叫板。因而,无论是执法机关抑或司法机关,一旦发现类似行为,均应严肃处理行为人,让这种投机取巧的作恶者得不偿失。同时还应建构更加科学、完善的购票系统,精准识别并拦截老赖。如此方能让老赖被全方位围剿,倒逼每个人都养成诚实守信、尊重规则的意识。
3.“课时上了一半,培训机构跑了!”“交了1.8万元学费,结果课时费用了不到8000元,培训机构就踪迹难寻。”近年来,各类教育培训机构频频因预付费模式“爆雷”,成为众多家长防不胜防的“痛点”。
点评:《课程销售协议》明确规定了不同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培训机构因未履行协议的有关规定,自应承担违约责任。但现实情况是,用户维权要付出长时间、高成本,最终结果也通常以用户未追回钱款而告终。对此,迫切需要有关部门将监管前置,从而在规范教育市场秩序有所作为。2018年出台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明确规定: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有关部门当以此为执法依据,重点查处违规收费行为;在资金监管方面,不妨引入独立第三方机构,消费者将预付款存入指定账户;加强对培训机构的动态监管,及时对外发布预警风险。如此多措并举,才能有效防范预付费模式坑害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