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海强
随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加快,垃圾分类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中,各种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置终端也在相继建成运行。在垃圾运输过程中难免走高速公路运送,这样既增加了生活垃圾处置的运输成本,也增加了地方财政的负担。
为此,市人大代表周志波建议市政府与省交通部门对接,参照“菜篮子”工程高速公路开设绿色通道做法,免征生活垃圾高速公路运输道路通行费。
具体理由是:运输距离远,不得不走高速。全市所有垃圾处置终端,特别是垃圾焚烧发电厂,由于在选址上规避毗邻效应影响,一般选在比较偏远的地方,且“十三五”规划中全市根据东、南、西、北、中布点只有五座垃圾焚烧发电厂,以至于垃圾从压缩到处理的运输距离较长,最远的达到了120公里。
为了方便快捷适宜多走高速。生活垃圾产量大、气味重,各压缩站没有留存空间,由于不打称,所以压缩运输车辆普遍较长,加之运输途中我市高速路网发达,有利于减少县乡道的车辆通行量,降低交通事故风险。
垃圾处理事关民生福祉、生态环境,且环保要求严格,财政投入很大。清扫保洁、垃圾收转运、分类处置三项,免征垃圾运输高速收费后,每年可减轻县财政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