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据报道,今年北京海淀区将打造夜间体育消费集聚区,争取在京藏高速绿化隔离带建设一批篮球、笼式足球运动场地,并鼓励支持中小学体育设施与教学区硬隔离改造,开放夜间运动活动场所。此外,海淀区将支持引导景区延长夜间开放时间,在圆明园、玉渊潭公园、海淀公园打造“吃喝玩乐购健”一体的光影艺术季。
点评:提到夜经济,人们想到的首先是吃喝玩乐。事实上,夜经济的内涵远不止于此。体现在夜间,“文起来”主要表现为文化文艺等消费,也包含着知识补给性需求;“动起来”则表现为锻炼身体的需求。目前在这块,市场已经动起来了。如晚上举办的文艺演出,很多商业综合体里开放的各种健身房。但光这些还不够——有些公共设施还可以在夜间开放,对接这种需求。不能“文起来”“动起来”的夜经济难言完美。从满足美好需求出发,推动服务功能向夜间延伸,很有必要,这样也会让夜经济内涵更丰富。
2.据报道,河南郑州刘女士近日向有关部门反映,前一段时间自己花了13400元做了“眼部综合”微整手术,本来是想变美的,可是整完以后觉得自己“错付”了。刘女士崩溃大哭,称自己“从前是万人迷,现在像妖怪”。
点评:这起纠纷,既可能存在医疗事故因素,也存在对美的认知因素。比如,由于双方沟通不到位,导致刘女士一个眼大一个眼小,这或属于医疗事故,处理有章可循。但刘女士说自己以前是“万人迷”,整容后变成了“妖怪”,恐怕就难获得外人和法律的认可。这就意味着,整形机构对于少做一项手术给予赔付之后,刘女士的其他诉求恐怕很难得到支持。如果为整容效果出台统一的标准,就可以大幅减少整形纠纷。凭空出台标准较难,但根据整形机构的宣传和承诺事项,可以为具体的手术划定最低标准。固定的标准虽然难以确定,但权威的评估机构和人员却可以确定,手术后顾客是变美还是变丑,应交由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避免因双方各说各话而导致维权艰难。
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时效性强、成本低、覆盖面广的网络招聘,凭借自身优势,成为不少用人单位招聘的首选。就业服务向“线上”转型,有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高校等也倾向于选择“云服务”,帮助求职者“云上找工作”,“云招聘”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点评:不可否认,在实践中“云招聘”也暴露了自身的短板。因此,人社部前不久发布《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期规范网络招聘服务行业发展,为求职者保驾护航。当然,在“云招聘”成为常态的当下,求职者也应擦亮眼睛,从正规网络招聘服务机构获取招聘信息。只有多方合力,打造有序可靠规范的“云招聘”,才能助力求职者找到称心的工作,让有本事的人有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