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昌
作为一个“小公号狗”,这段时间我简直成了“甩链接狂魔”,之所以会有这样“劣迹斑斑”的表现,故事还得从一个月前说起。
那天上午,去邮局领了几笔稿费,散碎银子到手后,顺便去菜市场溜了一圈,带了两付猪下水回来,洗、切、炒用了三小时,最后整了四两小酒下肚。酒足饭饱后,脚下轻飘飘的,脑袋晕乎乎的,于是准备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忽然发现后台提示,说我累积了两千多元广告流量费没领取,真是双喜临门,兴高采烈地按照提示按图索骥操作一通,谁知到了“临门一脚”时被卡住了,原因是要出具法人代表授权委托书。
当初注册微信公众号时,微信公众平台要开通留言、打赏、原创等功能,就得搞认证。问题是,认证只针对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开放,说白了,就是你得有营业执照。咱一上班族,到哪去搞一营业执照?哪里有漏洞,哪里就有市场。一家信息科技平台公司主动找上门,说只要交三百元认证费,就一切OK。当时刚学会如何编辑公号文章,正处于发文“蜜月期”,三百元就三百元,就当花钱买这些功能了。钱打到信息科技公司没两天,公众号后台主体信息显示——“深圳市福田区××传媒工作室”,认证工作就此完成,各种功能也相继开通。
其实,如果我不理会这事,也没什么影响,偶尔写篇原创公号文,“骗”点打赏钱也挺好的。可那天酒劲上头,心想,咱辛辛苦苦写了这么久,好不容易赚了一笔外快,不能落入别人口袋。于是,找到给我认证的信息科技平台公司,可人家不说当初认证就是花钱找了些愿意提供营业执照的企业来做的,资源都掌握在业务员手里。现在认证没那么繁琐了,很多业务员没“钱”途了,都纷纷离职了,根本找不到联系方式了。
其实我知道这完全是信息科技平台公司准备好的托辞,上一笔流量费悄悄被划走,我就觉得有问题,因为数额不大就没在意。这次好吧,你们不给我流量费,我就不发公号文。没有公号文,流量费就成了无源之水,你们到哪挣我的钱去?
记得当时边与信息平台公司交涉,边放着QQ音乐,刚好弹出刘欢的那首《从头再来》,“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听得我热血沸腾,于是心一横把原来那个公众号给废了,重新注册了一个新公号,另起炉灶了。
可第二天酒醒后,我就有点后悔了,觉得废掉原来的公众号,就跟遗弃自己一个孩子一样残忍。且不说一千多粉丝不离不弃追随了五六年,单想一下2014年注册时女儿才两岁,儿子还没出生呢。且公号里记载了很多他们姐弟俩的故事,现在就因为两千多元的流量费,废掉了那个号,真是因噎废食啊。
可开弓没有回头箭,目前,咱只能做好经营好新公号的打算。为了把原来的粉丝追回来,现在,一篇公号文发出来后,于是乎,班级群、家长群、家庭群、工作群、朋友群、牌友群、酒友群……恨不得看到一个群,就想往里丢链接。而且每次丢完链接后,总幻想自己的文章在群里能引起轩然大波,然后收获粉丝无数。可事实上,咱丢的链接就像一片树叶飘入湖里,一点涟漪都泛不起,真的很受伤。
然而,受伤更严重的还是群里的那些亲人们。本来好好的单纯的同学关系、同事关系、亲戚关系、朋友关系,被这链接一搅,关注也不是,不关注也不是,干脆来个不作声、不回应、不点赞,就当没看见。无怪乎有人感慨,要想让一个活跃群变成僵尸群,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天天往群里甩链接。
其实,我也静下心来分析过为何涨粉速度这么慢的原因,一是现在开公号的人实在太多,根本关注不过来。二是这样一个纯文学小号,很难触到读者的痛点,阅读的兴趣自然不会太大。
好吧,公号海海,咱也不去做“一夜暴富”立刻涨粉无数的幻想了,就老老实实守在自己的那方天地里,认认真真写好每一篇原创文,这才是对粉丝们最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