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京津
对景色的感受和评价因人而异,但对服务细节的体验却是人同此心。饥饿、寒冷时能否喝到热水、吃到热饭?有突发状况时能否快速获得援助?停车场够不够用,指示牌清不清晰?越是在衣食住行的细节处,越是在焦急紧张的情绪下,游客的体验感越发强烈,印象也越发深刻。
“一块钱能吃饱!”之所以受到游客的点赞,是因为“一元午餐”的服务暖意。今年“十一”假期,河南洛阳老君山景区再次推出“一元午餐”,受到游客点赞。这个因为当地进入10月份后气温偏低,游客自带的食物不易保温,所以景区从2017年起就在游客歇脚、聚集的半山腰推出“一元午餐”。食物花样不断丰富,服务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今年“十一”假期共售出2.3万份。这也是景区从游客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改进服务,逐渐赢得游客青睐,日渐显现口碑效应。服务思维的转变,正是“一元午餐”走红的内在逻辑。
从“一元午餐”,到“二元一餐”,再到“十元管饱”,各地不少景区纷纷推出了便民餐食,提升了游客的游览体验。这也启发景区思考:坐拥名山大川、秀丽风光,是否可以高枕无忧?事实上,优越的先天条件和过硬的硬件设施只是景区发展的第一步,服务的细节和温度才是行之长远的秘诀。有网友呼吁,“一元午餐”的做法应该推广。要看到,不同景区经营模式各有不同,但“一元午餐”背后的服务理念,值得所有旅游从业者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