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面十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11月26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尝新时节

  ■钟云省

  尝新,这是作田人的专用语。所谓尝新,就是丰收过后第一次吃到这一年的新米饭。对于作田的人来说,这可是个非常重大的节日,千万不能有一丝马虎。宁肯淡薄一个客,也不愿淡薄一个节。宁肯淡薄个春节,也不能淡薄尝新的日子!可见尝新这个虽不是节日的“节日”,但在作田人心中的分量之重。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因为只有真正的作田人才知道稻米的来之不易。洪涝、干旱、病虫,一粒稻米可以说经历了九死一生,才抵达我们的餐桌。其中的酸甜苦辣,不是那些非作田人所能体会得了的。现在丰收了,怎能不好好庆祝一下呢?草生一春,人生一世。而人的一生中又有多少次能吃到自己新出产的稻米呢?

  记得我小时候,每当新的稻谷收获到家后,父亲都要先选出百来斤颗粒饱满、没有受过病虫害侵袭的稻谷,将它摆到自家干净的禾坪上暴晒。当晒到将稻谷放进嘴里,干得用牙齿也咬不烂的时候,父亲才亲自将它挑到碾米房去,碾出洁白的新稻米来。碾米的时候,父亲还会叮嘱碾米师傅:尽量将碾米机的出口开大些,不要让碾出来的大米太细碎了。

  碾出的稻米还要被我们选了又选。不能掺杂谷粒和小石子,这样美好的日子怎能让它们出来破坏心情呢?那种对稻米的态度,就好像父亲对大米的阅兵那么庄严。

  而且父亲将尝新这个日子看得特别郑重。什么时候尝新,也是有讲究的。他先得挑选个吉利的日子。父亲虽然没有上过学堂,但他却对一年的日子区分得清清楚楚,头头是道。什么日子是黑道日,什么日子是红道日,什么日子又是黄道吉日,他掐指一算就知道。选好日子以后,父亲才会邀请特别要好的亲朋好友来我家尝新。

  尝新这天,天还没亮父亲就会上街买菜。一向节俭的父亲,这一天却显得特别慷慨,买的菜丝毫不亚于春节。酒是自家用糯米酿的湖之酒,大人们常常大碗大碗地干。除了湖之酒,父亲也会买回来难得一见的啤酒。

  菜买回来后,父亲还要亲自下厨做菜。平常日子,父亲是不会管事的。

  开饭前,父亲会像大年三十晌午那样:上香、鸣炮、敬拜天地和祖宗。

  这时候,窗外的蝉鸣显得特别的热闹,特别的动听悦耳,好像是父亲请来的乐队,要为尝新这个日子助兴一般。敬完天地、祖宗后,一开饭,父亲就亲手将第一碗饭装给年纪最大的祖母。

  “见新百岁不老!”父亲对我祖母说。这可是最崇高的敬意,祖母的脸上洋溢着久违的光辉。在农村,添了一岁不是以生日来计算,而是以尝新的次数来计算的。年纪再大的老人,吃到了一年的新米饭,也变得年轻起来!

  动筷子前,父亲还念念不忘逝去的亲人,念祷着他们的名字。好像他们也回家了,也吃到带着清香的新米饭一般。

  刚刚出产的新米做出来的饭自然又白又香,远远地就能嗅到它特别的香气。而且新米做的饭非常软糯可人,有一种别样的清甜,就是不用菜也能让人吃上几大碗。何况还有一大桌丰盛的菜肴呢?

  孩子们别提多兴奋了,只顾吃饭拣菜。大人们却要喝酒,在新米饭的香气中,一向不喜喝酒的父亲,也要跟亲朋好友干个杯,喝个一醉方休。

  我家尝了新,然后姑妈家要尝新,接着叔父家也要尝新。尝新成了一个流动的节日,大家可以痛痛快快高兴个够!

  “见新百岁不老!”我一直记得父亲给祖母的祝福。我想每个人的心中故乡,都是永远年轻而不会老去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南岳见证
步旷瑜炎先生韵(外一首)
寒秋(外一首)
尝新时节
印象清花湾(组诗)
衡阳晚报版面十五A15尝新时节 2020-11-26 2 2020年11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