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敏飞
托运行李、停车缴费、租借充电宝……自助设备应用的生活场景越来越多,然而不少市民发现,使用那些完全“没人管”的自助设备时,不仅心里没底,容易“出错”,找客服求助也不容易。自助服务,还应有辅助服务、售后服务,别让人陷入“无助”的尴尬。
这样的现实,的确是值得警惕的。因为,这会消解各类“自助服务”的善意初衷,甚至让各种“自助”事业的发展遭遇重大打击。但其实,从人工服务走上智能的“自助服务”,理论上来说,是一种进步,也是无法逆转的现实趋势。但无人指导、缺乏管理、没有客服的“自助服务”,则会给人一种“求助无门”的被欺骗感。这不仅影响用户的体验感,也会让“自助服务”的价值与意义荡然无存。
无法否认,设置“自助服务”的初衷是美好的,那就是最大限度地提升公众生活的便利程度。但是,从熟悉的人工服务走上陌生的“自助服务”,不仅需要用时间来培养用户们的使用习惯,更需要用细致入微的服务来维护设备的运营,让“自助服务”一直“在线”,而不能随时“掉线”。这意味着,“自助服务”应该是向人们提供服务的一个选择增强,而不能成为唯一选项。
一切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为用户着想,那才是“自助服务”健康发展的应有之意。就当下的现实来说,别让“自助服务”变成“无助服务”,应该成为一种底线要求。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不断完善配套措施、服务意识,那么“自助服务”的发展才能向着大众期待的方向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