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刘香湘
本报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加之课业负担重、电子产品普及等因素,儿童青少年营养不均衡、身体活动不足现象广泛存在,超重肥胖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为积极防控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近日国家卫健委、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6部门联合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要在2020—2030年,让0-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70%,为实现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零增长奠定基础。
近日,记者走访市内一些中小学发现,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象普遍存在,必须引起学校和广大家长的足够重视。
“撒娇”萌化人心,“减肥”困难重重
记者走进我市几所中小学,校园里“小胖墩”随处可见。经过了解得知,大多“小胖墩”都是家长惯出来的。
“奶奶,我还要两个鸡腿,给我买嘛。”市内一小学附近的小吃店前,一个体重明显“远超”同龄人的男孩子刚刚吃完两个烤鸡腿,又嚷嚷着让奶奶再买两个。记者上前询问得知,这还只是孩子的“饭前小食”,孩子奶奶说她也知道孩子是有点胖要控制饮食,但就是架不住孩子三番两次的“撒娇”,只好“妥协”了。
市民李女士也有同样的烦恼,但这个烦恼还源于育儿观念的不一致。“每次学校户外活动,他都吃力的很,我也尝试过控制他的饮食,孩子奶奶却坚持说那是可爱不是胖!”
记者随机走访另外两个片区的初中学校,发现情况大同小异。在初中校园附近,记者得到最多的答案就是“等到‘抽条’就好了,先胖后高嘛!”
“肥胖”危害大,“减肥”刻不容缓
儿童肥胖有哪些危害呢?记者采访了市妇幼保健院儿童生长发育门诊部黄秋双主任。黄秋双介绍,儿童超重肥胖会影响一生的健康,就多年临床观察看来,肥胖会导致儿童骨龄超前,严重者还会导致膝关节受损。据临床数据显示,肥胖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性早熟。就远期风险而言,肥胖的儿童在成年后患糖尿病、心血管阻塞等代谢性疾病的概率比较大,家长要充分认识超重肥胖的危害,定期为孩子测量身高和体重,做好合理饮食,尽量少让孩子食用油炸烧烤食品和含糖饮料,必要时带上孩子到医院咨询,以便及早进行干预。
除了吃得过多,肥胖儿童往往容易陷入“运动累——不爱运动——发胖”的恶性循环。石鼓区五一路小学体育老师奉娟说:“胖一点的孩子运动起来确实比较吃力,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是坚持循序渐进,让孩子每天在体育锻炼中进步一点点,培养他们对运动的热爱,但是部分家长会‘惯’着孩子吃东西,吃动就难平衡。”
为了儿童青少年吃动平衡,家长们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科学饮食行为,严把饮食“摄入关”,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一定要“狠下心来”。要培养孩子身体活动好习惯,引导孩子多运动,多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