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以电视艺术精品力作奉献人民
~~~
2020年10月17日 星期六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骆姓

  ■胡秀华

  一、骆姓起源

  (一)出自姜姓,以祖字为氏

  据《元和姓纂》载,骆氏出自姜姓。齐太公之后有公子骆,以王父字为氏,望出内黄、会稽。

  又《姓谱》云:“齐太公后有公子骆,子孙以王父字为氏。”

  又《古今姓氏书辩证》云:“骆氏出自姜姓,齐太公之后有公子骆,后以字氏。吴有骆统,居东阳,徙会稽。”亦见《中华小字典》。

  (二)出自嬴姓,以国名为氏

  据《新纂氏族笺释》引《史记·秦本纪》载,骆氏出自嬴姓,秦之祖蜚廉生恶来,恶来玄孙名大骆,世居犬丘国。大骆长子成,周厉王时灭于西戎,余子以国为氏,称骆氏。或曰大骆之后,子孙以名为氏。亦见《姓氏考略》。

  (三)他族改氏

  据《魏书·官氏志》载:北魏他骆拔氏,后改为骆氏。

  二、名人传略

  骆统(193—228),三国时吴国将领。字公绪,会稽乌伤(今浙江义乌市)人。父骆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时年骆统8岁,遂与亲客归会稽。孙权为会稽太守时,骆统年20,试为乌程相,民户过万,统有惠政,权嘉之,召为功曹,行骑都尉。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升任建忠中郎将。二十四年(219),随陆逊别取宜都,升偏将军。吴黄武元年(222),曹仁攻濡须,骆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因功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屡有战功。黄武七年(228),骆统英年早逝,年36。

  骆宾王(627?—684?),唐初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出身寒门,其父死于县令任所之后,骆宾王在贫困落拓的漂泊中度过了早年的岁月,7岁能诗,作有《咏鹅》,流传至今,有神童之称。骆宾王极具浪漫气质,曾经想以布衣之身取卿相,但仕途并不顺利,只担任过主簿、县丞一类的小官,并因事下狱。青年时曾两次随军远征,有长期的边塞生活经验。后来参加了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军事行动,起草了著名的《代徐敬业讨武氏檄》,兵败后下落不明。他的诗歌精工整炼,境界开阔,在坦易中带有兀傲之气。尤其擅长作七言长歌,排比铺陈,圆熟流转,被誉为“绝唱”。代表作有《帝京篇》《从军行》等。

  附:《在狱咏蝉》诗欣赏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秉章(1793—1866),清朝大臣。原名俊,字吁门,号儒斋,广东花县(今花都区)人。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任侍讲学士、御史、湖北按察使。三十年(1850),由贵州布政使升任湖南巡抚。咸丰二年(1852),骆秉章固守长沙,太平军围攻八十余日不能克,深得清廷信任。此后支持曾国藩办团练和编练湘军,继又支持曾国藩、胡林翼与太平军争夺湖北、江西,镇压湘南天地会起义,使湖南成为湘军的兵源和粮饷的供给地和镇压太平天国的后方基地,同时接纳左宗棠等人为幕僚。十年(1860),入四川督办军务,次年出任四川总督。同治二年(1863),在大渡河围剿石达开部,并诱杀石达开,因功加太子太保衔。六年(1867)卒于四川,年74。赠太子太傅,谥文忠。

  据湖南人民出版社《中国姓氏起源考与历史名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扎根火热生活 礼赞伟大时代
骆姓
衡阳晚报版面七A07骆姓 2020-10-17 2 2020年10月1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