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发出提示称,《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印发以来,各地各校高度重视,纷纷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定了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工作举措,有效制止了校园餐饮浪费现象。但值得注意的是,个别地方和学校认识不准确、理解不到位,出现了要求学生“背诵餐歌打卡”“浪费一粒米做一道选择题”等形式主义做法,亟待认真纠正。
这不是要否认教育系统开展“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的必要性,也不是要否认教育系统前期努力取得的成果,而是要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正。教育无小事,发生在校园里的一切都不是小事,尤其是一些倾向性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教育也不是易事,不能违背教育规律,尤其是涉及到习惯养成,不能剑走偏锋,不能幻想一蹴而就,而是要有滴水穿石的功力,踏踏实实地去做。校园不是秀场,节约无需“演戏”。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是一道必答题,答好这道题必须力戒形式主义,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出细活和精活。
——评论员 乔 杉
2.河南省濮阳市警方近日发布通报,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期间,该市男子高某某拦截婚车索要钱财涉嫌违法,被警方抓获。经查,高某某10月2日和4日在城区内多次拦婚车索要钱财,其行为已经涉嫌违法。
从法律层面来讲,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行人不得扒车、强行拦车或者实施妨碍道路交通安全的其他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同样规定,反复纠缠、强行讨要或者以其他滋扰他人的方式乞讨的,可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从情理角度讲,在民间虽然有拦截婚车的风俗,不过,有的人行为已经超出了“陈规陋俗”的范畴。拦截婚车看似是风俗,一旦过度就是对他人权益的侵害。诚如媒体评论认为,拦婚车要红包,别拿陋习不当违法,其中道理不言而喻。遏制这样的趁“囍”打劫行为,一则有赖于相关部门的整治;二则有赖于移风易俗深入推进。政府相关部门及媒体当做好相关知识的普及。另外,受害者也应善于主动维权。唯有让违法行为得到应有惩治,类似的拦挡婚车戏耍,索要香烟、红包、饮料或现金等现象才能大幅减少。——评论员 杨李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