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作家劝我多写小说,散文这东西留到日后有了些建树,说出来,不至于被人轻薄。我看不然,写小说或散文都要有莫大的勇气。一个是因为别人,一个是因为自己。儿时不能洞悉的世事,老来也不一定就能了悟。阅历和才情,并非是相辅相成的东西。我无才,所以揪着一颗心去写,多少有些“吐丝”的姿态,既自损又做作,可也没办法。谈得再年轻一点,十几二十岁的毛头小孩,能写出怎样的散文来?
我读沈从文或胡兰成的散文,都是在忧患中翻身的人,所以眼光都独到老练,却也不失本心,转瞬间一寸寸的人事,还觉温婉亲切。我是没经过什么大风大浪的人,可这并非是自我的问题,是和时代与家境有关……人总不能只为自己而活的,可写作却是自己的事情。想到什么,就径直地说了出来,是任性了一点,可毕竟不是违心的话,但求能与人无忤罢了。人心总要留一角昭明的天,给自己看。
——陈济舟 说
我在个人简历里给自己贴的标签是“职业编辑,业余作家”,似乎没有什么毛病,其实只有自己知道,这是在为自己的懒散懈怠没有毅力不够专注欲望太多找托词。当文学编辑对写作肯定是一种伤害,看的东西多了,自然而然就眼高手低。
记得我的朋友叶兆言说过,写的作品多了总会有好东西。当然前提是你必须要有那个毅力那个专注度,你要抵挡得了生活中的诱惑。我们常常会在私底下称赞某某人是天生的作家,这句话除了赞美他或她的才华之外,更多的是在赞美他或她的执着、毅力和爆发力。要说伤害,刘恒王安忆叶兆言苏童金宇澄不都是从职业编辑走向职业作家的吗?年轻一代不还有石一枫马小淘雷默他们一边写作一边编着刊物的吗?略萨说他的写作,一直都是从记忆中的影像出发。我要做的就是节制节制再节制,不要被巨大的伤感情绪所击倒。
——程永新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