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谈
古人云:读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
其实,“中国印山”工程建设就是一部奋斗史!
长篇报告文学《回望印山》一书即将出版,我有幸先睹为快,阅览书稿,似同与一位老朋友在促膝长谈,听其诉说吴国威率领他的团队奋力拼搏,艰苦创业——打造“中国印山”那激情燃烧的故事。
品读印山,致敬吴老。使我感受到作者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敏锐的知性思考和难以释怀的情愫;将一个人民艺术家的匠心梦想与中华民族5000年的灿烂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精神紧密契合融汇于笔端。从而,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印山”从创意、策划、论证到项目实施,10年的峥嵘岁月和奋斗的心路坎坷,恢宏而壮丽的画卷。
历史将永远铭记。在印山项目建设中,吴国威和他的助手们一路栉风沐雨,筚路蓝缕,艰难创业,奋力拼搏。
资金紧缺:吴国威的妻子帅淑姬拿出家里多年的积蓄3万元存款,用于项目启动。这对于投资上千万的工程乃杯水车薪。于是,他就四处借贷、筹措、“化缘”,确保了工程建设如期完成。
土法上马:短短3个月,将近300亩山地勘测丈量,规划设计,景点布局等基础工程,全是他们自力更生完成,简直是不堪设想!
积劳成疾:年过花甲之人,他没有退休过着“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的清闲生活,而是风雨无阻,天天上山凿石刻印,几次晕倒在工地上,险些丧命!
凡此种种,是一种什么精神在支撑着他呢?!他的妻子帅淑姬给了我们一个准确的答案:“印山就是他的命”!即告知世人吴国威是用心血与汗水打造出常宁文化旅游名片,用生命与智慧书写“中国印山”一段历史的传奇!
对于我来说,认识了吴国威,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次省人大、政协两会期间,相遇在省政协文艺界小组讨论会上。当时,我被他那一口地道的“常宁塑料普通话”深深地吸引住了,声音洪亮,语速很快,他说的大意是:如何挖掘整理民间文化遗产,弘扬与传承民间艺术,将常宁的剪纸、木偶、皮影等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打造“常宁版画之乡”注入新的活力。会后,就此问题我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吴国威既是一位有思想内涵的艺术家,又是一位具有创造精神的实干家。三十年前,他深居在一个小县城里默默耕作,苦心经营,用青春、智慧与汗水谱写了一首创业之歌,创建了“中国·常宁版画之乡”。他不仅自己创作出了一批精湛的版画作品,他还带领培养出了一批出类拔萃的艺术人才,使常宁版画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在艺术天地里崛起了一块耀眼的丰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吴国威是衡阳市第一批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曾荣获全国“鲁迅版画奖”。《同心同德》《瑶家风情》等十几幅版画作品在日本、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展出。
翰墨丹青写春秋,这是吴老的人生真实写照。他是一个不甘于寂寞不满足现状的人,从“斗室画庄”走向大自然,拥抱自然,寄情山水。打造了“中国印山”这个被媒介赞誉为“中华一绝”的艺术王国。在他古稀之年崛起了第二块不朽的艺术丰碑,并赢得“中国印山之父”之美称。
匠心独运,别出一格。吴国威于2002年3月向省文联提交了《关于摩崖石刻打造“中国印章城”的构想》的报告。并在同年的省文代会上,他详细地汇报了这一项目的创意、策划、规模、创建与发展的愿景。听了之后,我同全体与会人员一样深受感动,因兴奋使然,当即表态支持。会后,他跑到省委宣传部向李江部长作了专题汇报,李部长听了之后拍案叫好,大加赞赏。
于是,吴国威为配合常宁“旅游强市”战略,充分发挥常宁的红色文化,自然景观等资源优势开始做这篇大文章。他巧妙地利用当地一座石峰林立的山地,在一块块石壁上雕刻中国历代风格各异的印章。把深含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中国气派的鲜红大印,永久地收藏、展示在自己故乡的土地上。为自己的故乡添上一处绝妙的文化景观。
在印山建设期间,我有幸曾到正在施工的这处文化奇观的现场。先睹了他们在一块块石崖上拓刻印章的感人场景。挥毫写下了当时的感受:“史藏印中,文在章里”……
“中国印山”问世后,令世人纷至沓来,启示其教育、娱乐及审美情趣,更加地热爱常宁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
此次,幸有吴国威的学生欧德全先生,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采集了大量资料,多次到“中国印山”实地感受和采访,历时两年多,数易其稿,写下了这部情真意切的长篇报告文学。此书真实地记述,生动地再现了吴国威及其团队不负使命,不负时代,倾力打造“中国印山”的光辉事迹,是一部创业史、奋斗史和奉献史!也是我目前所看到的有关宣传报道“中国印山”创建的文学作品中最详实、最全面、最好的作品。如今,这座昔日的荒山,已是中国篆刻创作研究基地,中国诗词之乡,国家AAAA级景区。让我们好好读读这本书,记住这位为当今社会,为后辈子孙创造这份财富的艺术家吧!
2020年6月10 日于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