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面十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9月16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竹木的风骨
  ■石泽丰

  准确地说,这是我第二次来花亭湖。第一次来,我只在湖边的凤凰山脚下远眺过湖面,没能上得山去。凤凰山上有寺,名曰西风禅寺。相传,西风禅寺因内有西风洞而得名,为唐朝的古刹。

  上得山来,寺庙庄严,竹木立林。我与老查、老纪、老施一行登石级,折小径,一路看青松翠竹。这些竹子和树木,从石缝里长出,盘根错节,枝叶繁茂,须仰视才能看到顶梢。行走于此,像入了“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之境。我是喜欢这样的环境的,仰头细看树梢和竹梢随风而动,风来摇摆,风休则静。由此,我想到“随缘”一词,不刻意,不强求。山石虽坚,但竹木可石缝生长,这也许是千百年来,寺庙之所以多依山而建,需兴竹木之林的缘故吧。

  修行在山水间,就是悟山水之道。我想,西风禅寺也不例外。我边打量边思索,这些风餐露宿的竹木,活得十二分自在,把清贫作为一种美德和境界。作为自己从生到死的圆满通道,不需要额外的雨露,不需要刻意的养料,有土就好,随遇而安。

  竹木把自己与生俱来的个性摆在山间,从来不需要巧言令色和语言的装饰,长成自己的模样,哪怕是死也要站着死,不被环境左右。这就是一种刚正的气概,一种哲人的箴言,以身示范,不多言、不多语,缄默成风景。许多人很难做到这一点,原因就是缺乏向竹木叩问的悟心,看重的是花花世界,在乎的是七情六欲,歌自己的功,颂自己的德。

  上次听一位朋友说,自己在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辛勤付出,成绩得到了外界的认同,却没有得到自家单位领导的赏识。我说,你不妨到山间去走走,看看那些竹木它们一辈子不挪窝,无欲中活出了一种境界。朋友听了我的话,游山归来之后,跟我说了六个字:它们堪为人师。从此,他变成了一个释怀的人,不随心换境,不为环境而悲欣交集。

  这次,我们在凤凰山健步于台阶之上,不时用手机拍下美景。台阶有些潮湿,同游者说,这台阶是后来修建的,看得出来有仿古的痕迹,这未必不是败笔。旁边的一棵古树提醒了我。古树参天,枝叶繁茂,当地林业部门在树前立了一块牌子,上面标有树龄——约500年。由此,我想到人的自私,在很多的场合,一些人想急功近利,模仿时间的爪印,以显厚重。然他们自欺欺人的想法和做法,不时遭到古树的嘲笑,一棵古树历尽沧桑,活了数百年,什么事没有见过?这满山的翠竹和松树,本来就是厚重之笔,就是自然教人以法则的落笔之处。

  早年,在一些山里,我看到不少的竹木毁于锯斧,剩下一截一截的桩子袒露在野外,我不免就心痛起来,有一种窒息的感觉。为一时之利一己之利,很多人忘记了竹木能护水土流失,能为人类提供氧气和绿荫,砍之伐之,最后换来一场场灾难。

  在大自然的面前,人要警醒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一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白鹇鹊桥
竹木的风骨
石鼓书院文脉绵远
衡阳晚报版面十五A15竹木的风骨 2020-09-16 2 2020年09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