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面十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9月16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鹇鹊桥
  ■谭浩泉

  白鹇,因嘴爪鲜红欲滴,体形优美,翎毛白质黑边,美似锦文。每一展翅,则文彩斑娴体色洁白,在中国文化中,自古即是名贵的观赏鸟。《禽经》记载“似山鸡而色白,行止闲暇”,因此宋代李昉所畜养的五种珍禽中,白鹇即被称为“闲客”。明清两朝更把白鹇作为五品官服的图案。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胡公能辍赠,笼寄野人还。”这是李白《赠黄山胡公求白鹇》五言律诗,他还作序道:闻黄山胡公有双白鹇,盖是家鸡所伏,自小驯狎,了无惊猜,以其名呼之,皆就掌取食。然此鸟耿介,尤难畜之,余平生酷好,竟莫能致。而胡公辍赠于我,唯求一诗。闻之欣然,适会宿意,援笔三叫,文不加点以赠之。李白在青城山时曾养过此鸟,但因此鸟野性较强而没有驯养成功。所以他对胡公的白鹇掩饰不住钟爱之情,表示了君子要夺人所好之意。胡公欣然答应奉送双鹇,但要求“谪仙人”亲笔题诗一首。李白欣喜若狂,马上写了带有序文的律诗,并在序文中透露了他热衷此道的心情。诗鹇互送,算得上文学史上一段佳话。

  白鹇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炎陵大院农场有此珍禽,何况昔日偏僻荒凉的农场已“升格”为旅游目的地“云上大院”,自然要在这方面做足文章。因常有白鹇出没,东北角那个山谷便命名为白鹇谷。山谷海拔1600米,长约3公里,沿途古藤绕树,全是溪流水声,有原始森林,有七个瀑布,有不错的游道。惜乎众人睁大眼睛,一直没有发现白鹇的身影;支起耳朵,一直没有听到白鹇的叫声。爬上最顶端也是最高那一级瀑布,大家穿过一条竹林中长长的小径,发现一座横跨在溪流上的桥。溪流宽约7米,桥高2米,桥由两根小杉树加一根荆条组成,上面长满了青苔,说明已很久没有人走动。再仔细看看,那么小的杉树载得人起吗?大家议论纷纷:如今越来越注重生态保护,莫非是给白鹇过河搭的桥?更巧的是,当天正好是农历七月初七,就叫鹊桥好了!

  队伍中有胆大的,体重最重的新球君居然战战兢兢试试探探亦步亦趋上了桥,看他颤颤悠悠横着站在长满了青苔的小桥上,无不为他捏一把汗!没有想到,他居然还用力踩了两下,说杉树还没腐烂,载得了人!岸上人见危险系数不是很大,离水面也不是很高,怂恿他夫人上桥照合影,来一个鹊桥相会!不一会,男站中间最危险处而女离岸边近处的夫妻鹊桥相会照出来了。见效果出奇的好,大家纷纷效仿,子贤君、兴荣君,还有本人都携手夫人上“鹊桥”。无一例外,都是男站中间,女近岸边,万一出个危险,女的逃离方便点!

  从山谷里下来,见路边景区介绍上说明,白鹇生活习性,雄雌二鸟遇到危险时,雄鸟总是叫雌鸟赶快离开而自己独自面对危险。鸳鸯亦有此习性,故而有语云:“鸳鸯自是多情甚。雨雨风风一处栖”。 刚才照相,也不是男的先上桥且站中间,把危险留给自己吗?又想起一句传得很广的俗语:“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为什么同样的世界,有人看到“各自飞”,而有人看到“一处栖”?原来,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眼中看到的世界只是其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并且什么样的世界观、什么样的价值观、什么样的人生经验、什么样的见识决定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世界。也即,我们在外面看到的一切,都是内在投影出来的像。我们有什么样的认知,就会喧染出什么样的相。心怀鬼胎的人看到的都是阴谋龌龊,心地坦荡的人看到的都是光明磊落,善良仁慈的人看到的都是关爱怜悯,阴险毒辣的人看到的都是杀机四伏。所谓“佛眼看众生皆佛,魔眼看众生皆魔”。 “一处栖” 也罢,“各自飞”也罢,都是内心对世界的投射罢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一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白鹇鹊桥
竹木的风骨
石鼓书院文脉绵远
衡阳晚报版面十五A15白鹇鹊桥 2020-09-16 2 2020年09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