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面十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9月07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映三天的《信条》 表现如何?
“一遍看不懂”的《信条》 能让影院继续回血吗?
  9月4日,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科幻动作电影《信条》正式上映,目前豆瓣评分7.9,这次,看过影片和没看过影片的观众罕见地没有为剧透而“吵架”,因为“想剧透也透不明白,看了剧透也看不懂”。

  在过去的8月份,票房突破20亿的《八佰》迅速带热了正在恢复中的电影市场,进入9月,新片数量丰富但重磅作品不算多,在国庆档电影“神仙打架”之前,它们能将热度继续延续吗?

  A

  “第一遍完全是预习”、“像预告片说的:别试图去理解它,要去感受它”,9月4日,看完《信条》的观众们如此感叹。

  从网络评论来看,有人认为自己似懂非懂,但视效音效绝佳,观影过程特别爽,有人觉得其实剧情的设定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但是细节值得讨论,会再去影院重刷几遍。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作品一贯以“科幻烧脑”著称,这次,他在《信条》中提出了“时间逆转”的概念,神秘特工以“时间”为武器,拯救危在旦夕的世界,一些观众评论说,“看完出来想倒着走”。

  《信条》是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第11部长片,在不少观众心目中,诺兰就是“品质的保证”,在豆瓣,诺兰多部作品都保持着8、9分以上的高分,而在电影院,近期复映的《星际穿越》《盗梦空间》分别取得了1.21亿和3000万左右的票房成绩。

  因此,《信条》的信息一出,便引发影迷们的期待。此外,诺兰在影片拍摄中经常挑战极限,他坚持大量实景拍摄,甚至买下了一架真实的波音747飞机来拍摄“炸飞机”的戏份,据悉,《信条》的制作成本超过了2亿美元。

  在全球电影行业因疫情损失惨重的2020年,多次声明要与观众大银幕相见的《信条》一直被视作拯救影院的希望,8月26日起,《信条》率先在英国、法国、新西兰等40个市场上映,首周末取得了约5300万美元的票房。

  9月4日,《信条》在国内上映,根据国家电影专资办数据,截至4日21时,《信条》排片占比43.13%,《八佰》排片占比39.64%,同一天首映的《假面饭店》仅有6.24%。从票房数据来看,全国单日票房终于在9月份以后首次破亿,但是,《信条》和《八佰》的综合票房差距不算大。

  “极限烧脑”“时空混战”“看不懂”……对喜爱诺兰电影的观众来说,这些标签是吸引其走进影院的原因,对不熟悉诺兰的观众而言,可能会导致他们直接放弃。在《信条》首映前夕,“想看”的观众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对三四线城市受众的吸引力并不高。所以,《信条》未来“能不能打”,还需要观察接下来的口碑变化。

  导演诺兰: 时间定义着我们的存在

  B

  由诺兰执导的科幻电影《信条》在海外上映时,就有评论称这部电影的观看门槛很高,因为涉及到一些物理知识,诸如“熵、祖父悖论、平行时空”,看一遍了解大概故事走向,第二遍再仔细琢磨细节,成为《信条》的标准打开模式。

  实际上,整体故事架构很好理解,一场逆转时空的救世大战,主角的任务是最终阻止人类世界在逆时间中灭亡。诺兰曾经在采访中表示自己从小是“詹姆斯·邦德”迷,基于这样的兴趣爱好,“007”成为《信条》的灵感来源。从类型上分《信条》可以算做是间谍特工片,但《信条》又是颠覆性的,融合了多个特工、科幻、悬疑、惊悚、灾难的元素。

  首映礼上,导演诺兰在被问及为何如此钟情“时间”这个概念时,导演说:“因为时间定义着我们的存在,而电影又是表达时间概念的最佳媒介,电影对时间的诠释有着非常独特的力量。”

  在影片中,同时存在着两种时间概念,正序和倒序,正序很好理解,倒序中世界是反着来的,“从翻车到恢复正常行驶的车,子弹从外面回转入枪膛,船底逆向流走的水波”,这不仅挑战观众的习惯认知,演员们在拍摄时也需要长期的适应时间。

  大片带动下 电影市场加速恢复

  C

  回顾刚刚过去的这个暑期档,正是在大片和新片的带动下,复工的电影行业迎来了艰难的“新生”。

  近日,猫眼研究院联合微博发布《2020年暑期档数据洞察报告》,数据显示,今年43天的暑期档累积观影人次突破1.03亿,总票房36.09亿元,并于最近11天连续取得单日票房破亿元的成绩。同过去相比,今年暑期档36亿的票房数字显得颇有“落差感”。据灯塔专业版数据,2017年暑期档总票房163.6亿,2018年暑期档总票房173.8亿,2019年的暑期档总票房177.8亿,并先后诞生出年票房冠军《战狼2》《我不是药神》《哪吒之魔童降世》。

  但全国低风险地区影院在今年已经过半的暑期档才按下重启键,而且前25天上座率不超过30%,后18天上座率不超过50%,放映总场次不足去年周期的50%,至今仍有一些影院未能复业,因此这一成绩对刚刚复苏的电影行业来说已经相当不易。

  复工后的电影市场,由“中外新老”影片的组合共同推动。如果说此前的影片是帮助影院复苏,那8月下旬的《八佰》则是直接点燃了市场。

  作为影院复工后的首部国产商业大片,《八佰》的上映加速了电影市场的恢复:推动单日票房在复工以来首次破亿、首破两亿;七夕节当天票房5.25亿,创下复工以来单日票房新高;2020年全国院线电影票房突破50亿;多部电影开始定档……国内电影市场正在重新步入正轨。

  国庆档之前 影院能否继续回血?

  D

  暑期档告一段落,电影市场在连续保持11天单日票房破亿之后,热度开始有所下降。9月1日至3日,全国单日票房连续三天都没有过亿,直到等来4日《信条》的首映。

  目前,《八佰》累计票房突破21亿,但影片已进入上映第三周,票房增长速度有所减慢,在它之后,还有影片能继续点燃市场吗?

  梳理定档9月份的影片,有《假面饭店》《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邻里美好的一天》《死无对证》《菊次郎的夏天》等进口片,也有《我的女友是机器人》《通往春天的列车》等国产片,数量虽然丰富,但多为中小体量的作品。

  其中,《信条》和《花木兰》是最有望带起票房的两部大片。9月2日,由刘亦菲、甄子丹、巩俐、李连杰等主演的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宣布定档,将于9月11日在中国上映。

  尽管被网友们吐槽中文版海报像古老的DVD封面,但影片的人气依然不减。花木兰是家喻户晓的古代人物形象,动画版《花木兰》也是迪士尼的经典代表作之一。据了解,“花木兰”是迪士尼史上第一个亚洲公主形象,导演团队历时一年在全球面试了上千人,最后确定由刘亦菲出演,而甄子丹、巩俐、李连杰的加盟也提升了这部影片的关注度。

  受疫情影响,原定于3月上映的《花木兰》同样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定档过程。目前,影片已放弃北美等地院线,将于9月4日上线流媒体平台Disney+,比国内院线上映时间提前了整整一周。这一操作同时带来了新的挑战,除了要面对文化差异的讨论,《花木兰》可能更需要应付盗版资源对票房带来的冲击。综合新华网消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一遍看不懂”的《信条》 能让影院继续回血吗?
中秋+国庆,央视晚会有何亮点?
衡阳晚报版面十四A14“一遍看不懂”的《信条》 能让影院继续回血吗? 2020-09-07 2 2020年09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