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面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9月07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栀子花:
幽馥暑中寒 清肺止咳兼消痰
  夏季盛开的花卉中,栀子花不仅有观赏价值,还有宁心解暑的效果,所谓“心静自然凉”。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曾专门为栀子花写过一首诗,其中就有“孤姿妍外净,幽馥暑中寒”的佳句。

  栀子花:药食两用,清肺止咳

  栀子花作为中药的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山栀的花。一般6—7月采摘,鲜用或晾干。此花性味苦寒,归肺、肝经。

  栀子花也馈送人们以美味。明代著名养生学家高濂在其所著的《野蔌品》中记载一个栀子花的烹饪方法:“采花洗净,水漂去腥,用面入糖盐作糊花,拖油炸食”。清代康熙皇帝“御定”编制的《广群芳谱》中记载栀子花“大朵重台者,梅酱、糖蜜制之,可作羹果”。至今在很多地方,依然有吃栀子花的饮食习俗。

  栀子花作为中药主要有清肺止咳、凉血止血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鼻衄等。

  成书于明代的《滇南本草》中记载栀子花的四大功效:泻肺火,止肺热咳嗽,止衄血,消痰。此书还记载了栀子花为主药的两个方子。一个是治伤风,肺有实痰、实火,肺热咳嗽者,用栀子花三朵。蜂蜜少许同煎服。还有一个是治鼻血不止,用栀子花数片,焙干为末,吹鼻。

  栀子:生、熟、皮、仁功效各不同

  与很多花卉不同的是,栀子花凋谢之后结出的果实也是一种中药,而且功效比栀子花更多,临床运用更广泛。栀子花的果实叫栀子。10月间果实成熟果皮虽黄色时采摘,除去果柄及杂质,晒干或烘干备用。

  栀子性味苦,寒。归经入心、肝、肺、胃经。主要有清热、泻火、凉血等功效。用于治疗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本草纲目》种记载其“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瘀血,及伤寒劳复,热厥头痛,疝气,汤火伤。”

  栀子也用于治疗眼部及脾胃等疾患,比如《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栀子“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名医别录》记载其能“疗目热亦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药性论》中记载其“杀蟅虫毒,去热毒风,明目,治时疾除热及消渴口干,目赤肿痛。”

  专家介绍,对于心火困扰的失眠患者,栀子也是一味可以选择的中药。

  栀子作为中药,生用、熟用功效不同,而且果实的皮和里面的仁药效也不尽相同。这个在《本草备要》中有精要解读:“生用泻火,炒黑止血,姜汁炒治烦呕,内热用仁,表热用皮。”

  需要注意的是,脾虚便溏者忌服栀子。《本草汇言》也提醒:“吐血衄血,非阳火暴发者忌之。”《得配本草》则告诫:“邪在表,虚火上升,二者禁用。”  据新华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身体总怕冷,阳虚如何调理?
幽馥暑中寒 清肺止咳兼消痰
怎么吃红枣不生湿
衡阳晚报版面十A10幽馥暑中寒 清肺止咳兼消痰 2020-09-07 2 2020年09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