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引进人才,关键吸引力在打造“三个闭环”~~~
宴席普遍剩三成,有的吃一半扔一半~~~
2020年09月07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引进人才,关键吸引力在打造“三个闭环”
城市如何缓解 “缺才焦虑”
  在疫情形势趋于平稳的同时,一场诸多城市参与的“引才”热潮正悄然涌动。求才若渴的除了老牌一线城市,还有力图实现弯道超车的二三线区域中心城市,甚至一些四五线城市也希望通过大量引才来加快发展步伐。随着各大中城市的政策跟进,买房优惠、租房补贴、项目资助等物质奖励或者本科落户等户籍政策已经大同小异、彼此趋同。引才、留才、用才政策如何做到精准?

  缺才焦虑驱动精准引才

  7月2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2020年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1~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56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3%。招聘平台BOSS直聘发布的《2020二季度人才吸引力报告》显示,二季度就业市场复苏显著,招聘高峰延迟到来,人才需求环比增长57.2%,同比增长14.8%。

  在今年就业形势相对严峻的背景下,抢抓机会“抄底”引进储备人才是不少城市的共识。记者了解到,多地的引才目标瞄准硕士、博士等更高学历层次人才。

  比如,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汕头提出“三年招千名博士”的目标,开出年收入保底35万元、家属和子女享受配套服务、落户事宜开通绿色通道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而同属于粤东地区、发展相对滞后的汕尾市则开出更高“价码”。除执行国家及省政策规定的薪酬待遇外,全日制博士、硕士分别可获得生活补贴与住房补贴共75万元、20万元。

  将目光瞄准中高端人才的背后,是“缺才焦虑”正在二三线城市中蔓延。比较而言,二三线城市人才底子薄、基础弱,想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中弯道超车就必须大规模引才。

  这种求才若渴与各地布局的城市发展新目标紧密相关。汕头此次招聘的重点是理工农医专业人才,动因之一就是要大力发展化工、医疗、教育等产业。

  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锐看来,当前,城市引才已走过简单粗放型发展阶段,迈入比拼城市内功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于广东这样处于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地区,人才引进首先要解决“人才好不好”“人才活不活”的深层次问题。

  “引才政策应从拼人力物力财力向拼创新红利、研发红利、设计红利转变,进一步提升城市人才能级和人才活力。”孙锐说。

  引进人才三条底线

  结合调研和专家采访,记者发现,进一步提升城市人才能级和人才活力,首先应完善三方面政策体系。

  第一是人才政策持续稳定。曾有城市为吸引人才一度放开落户,但因错估城市承载能力,96小时内4次变更条件;也有地方引进了人才后政策跟不上,既浪费了人才,又消解了引才政策的积极初衷。高质量政策和相关保障的稳定性是激发人才潜力的重要因素。

  第二是人才与当地发展规划、阶段尽量匹配。“要让人才引进与当地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广东一位资深人才工作者说,要注重结合人才水平和市场需求,看人才在本地重点产业领域是否帮助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不能填补“卡脖子”技术的空白等战略考虑。

  第三是城市激励、服务人才的治理能力尽量完善。受访者认为,引进人才需要在树立良好用人导向、搭建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营造干事创业氛围等方面精准着力,再辅以经济上的激励、生活上的便利。

  关键吸引力在打造“三个闭环”

  什么是城市对中高端人才最关键的吸引力?记者调研发现,人才看重的是“三个闭环”:

  第一环,产业链闭环。2014年回国创业、已是深圳市绚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林海晖说,所在区域能在三小时内完成产业链全链条配套供应,就可能更有效吸引高端创新创业者。

  第二环,创新闭环。在多位受访者看来,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城市应加快培育适宜人才创新的土壤,特别是对于复合型的创新人才,应给予更宽松的环境。

  孙锐分析,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互动融合,能加倍激发人才的支撑作用。他建议,不同城市可结合实际,错位布局,建设机制灵活、功能齐全、产业配套的创新型、专业型孵化器,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打造与地方特色产业相匹配的人才高地。

  第三环,政务服务闭环。多位受访者说,良好的政务环境、有序的法治环境不仅能为发展保驾护航,更能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营造爱才敬才的良好氛围,从吸引人才向成就人才转变。

  孙锐认为,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应繁荣科技服务和人才服务产业,建设高品质、高效能的公共管理及服务体系,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打造人才发展法治建设先行区。

  受访者也指出,对二三线城市来说,打造像一线城市那样的产业、创新和政务服务环境非一日之功,但可探索扶持支柱产业和项目、为人才提供智慧转化平台等。

  “只有在产业发展、项目支持、配套政策等方面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在搭建人才舞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等方面持续着力,练好城市引才内功,才能‘以才引才’,发挥人才集聚效应。”孙锐说。  据新华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城市如何缓解 “缺才焦虑”
盛宴缘何 转眼变“剩宴”
衡阳晚报版面六A06城市如何缓解 “缺才焦虑” 2020-09-07 2 2020年09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