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连场雨水过后,早晚有了初秋的寒凉,监测显示,6日最高气温28.3℃,出现在衡南和耒阳二地,市城区则为28.2℃。今日迎来“白露”节气,白露期间,雨水“勤快”,暑气渐消,预计,8日、9日气温稍有抬头,最高气温升至30℃,受雨水拖累,12日、13日的最高气温将回落至24℃,最低气温在20℃上下。
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受切变线影响,7日以小雨天气为主;8日降水暂歇,转为天高气爽、云淡风轻的天气;9日有阵雨;受低涡、切变线的共同影响,10日—12日我市将有一次中到大雨过程,局部暴雨;13日降水减弱。专家建议,应注意防范新一轮降水过程带来的不利影响。
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白露时节,秋燥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常会出现口咽干苦、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的现象。可多吃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此时饮食宜减苦增辛,以养心肝脾胃,也不宜进食太饱。从白露开始,凉意渐浓,有些人会出现手脚冰凉、怕冷、乏力等症状。晚上坚持用温水泡脚15到3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肾开窍于耳,搓热耳朵能有效补养肾气。白露后,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可较夏天适当加大,但选择运动项目也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以汗出但不疲倦为度,这样有助于机体内气血调畅。
相关链接
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
白露,这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白露代表着暑热的结束,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到了白露时节,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民间也有谚语云“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意思是说白露时节昼夜温差很大,此时养生应该注意切勿贪凉,早晚应该注意保暖,以免冷空气侵袭人体肺脏,伤害肺气。
白露时节听雁鸣
二十四节气美,美在每一个节气的名字里,美在对农事的指导,美在对大自然万千变化的勾勒。拿白露来说,“露从今夜白”,仿佛眼前一片晶莹温润的景象,可以恣意呼吸,让秋天的凉意沁入心脾。
白露时节,天高云淡,气爽风凉,早晚温差极大。“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诗《归园田居》中的白露时节,是恬淡惬意的。而杜甫作于秦州的《月夜忆舍弟》写尽了亲人离情:“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此节气,与露水经常一并提起的还有鸿雁,“鸿雁来,玄鸟归。”白露之后,对气候最为敏感的候鸟集体迁徙。鸿雁开始从北方飞到南方,而南方的鸟儿也飞归北方,各类鸟儿都开始储食御冬。民谚有云:“白露秋风夜,雁南飞一行”“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因此,像大雁这样的候鸟被视为秋到的象征。
鸿与雁本是两种鸟,春天北去,秋天南往,准时地南来北往,从不失信,《吕氏春秋》中有“孟春之月鸿雁北,孟秋之月鸿雁来”等。因此有鸿雁传书一说。从古至今,鸿雁都是诗人,画家和音乐家钟爱的题材。中国古代有很多诗句以大雁为题,陆游有:“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韦应物《南中咏雁》:“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提到鸿雁,很多人还会想到一段动人旋律。《鸿雁》是内蒙古乌拉特民歌,寄情于草原,诠释游牧民族心中的那一缕乡愁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