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扶贫工作队进驻后,积极谋划产业发展,大力改善基础设施,衡南县响鼓岭村的变化温暖人心
2020年08月28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绍球诗歌中“藏”着的可喜变化
扶贫工作队进驻后,积极谋划产业发展,大力改善基础设施,衡南县响鼓岭村的变化温暖人心
村民自发建设的美丽屋场
易地搬迁扶贫集中安置区
新建的村综合服务中心
  ■文/图  本报记者  周瑞华

  “虽然云集街道是县城所在地,但我们响鼓岭村却是云集的‘西伯利亚’,距街道有11公里。”8月23日,衡南县响鼓岭村党总支书记王国荣在新建的村综合服务中心前向记者介绍。

  响鼓岭村(原白冲村)是2014年确定的省级贫困村,共有村民458户1889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3户358人,已脱贫81户352人,2户兜底保障户今年可以实现高质量脱贫。

  2018年5月,根据市委统一部署,市档案局扶贫工作队入驻响鼓岭村开展帮扶工作。驻村后,扶贫工作队以“抓党建促扶贫”为切入口,深入走访全村贫困户,积极谋划产业发展,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圆满完成了帮扶任务。响鼓岭村发生的可喜变化,温暖了群众的心,爱好舞文弄墨的贫困户李绍球特地写了首诗《响鼓岭村脱贫攻坚》,热情讴歌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

  记者在现场

  贫困户写诗赞颂脱贫攻坚

  “……老少走出门,不用把伞背。有条乡镇道,还有方便车。家用有小车,户户有摩托。建设新农村,做个新农民。社会讲公德,个个讲文明。言语有礼貌,爱家又爱村。一同奔小康,同德又同心……”这是李绍球写的打油诗中的一段。

  记者在一个青山环抱的小山窝里找到了作者的家,年逾古稀的李绍球正在练字。见到记者,他很高兴,拿起一幅《枫桥夜泊》的书法请记者拍照。他有些骄傲又带点自嘲地说:“我是县书法家协会唯一一个‘土农民’,也是其中唯一的贫困户。”

  原来,李绍球做了30多年的兽医,还担任过村里的会计,算是一位老村干。他跟小儿子住在一栋2层小楼里,小儿子有点精神障碍,李绍球患有肺气肿,所以田给别人种了,吃菜靠隔壁的大儿子提供。

  为什么要歌颂脱贫攻坚呢?李绍球说,首先,他亲眼看到了村里发生的变化。以前村里经常停电,特别是夏天,而用水又主要靠从深井里抽水,一停电就没水用。在扶贫中,村里对农网进行了全面改造,增加了3台变压器,增添了几公里的高压线。现在,除了偶尔检修线路停电,响鼓岭村从没停电了。他虽然年纪大,但还热心参加协会活动,每次都要大儿子开摩托送他到村口的招呼站,再坐中巴车到县城。跟以前相比,村道加宽了,路好走了,过去通组的泥巴路现在成了水泥路,村主干线沿路都有太阳能路灯,晚上回来也不用打电筒了。

  “再一个,我自己就是贫困户,在脱贫攻坚中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李绍球简单地算了笔收入账:除了每月103元养老金外,他和小儿子都是低保户,每月各有170元,小儿子被评为残疾每月还发130元。此外,他们都享受了产业扶贫分红和医疗扶贫等政策。“现在吃穿住不愁,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硬核”措施

  确立监测对象  因户因人帮扶

  为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有效预防返贫和新的贫困发生,提升扶贫工作精准性、科学性、长效性,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结合实际,制定了防止返贫致贫的“硬核”帮扶措施。

  确立返贫监测对象:逐组、逐户审定监测对象(“返贫风险户”和“致贫风险户”)。对象户须符合两个条件: 一是收入偏低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引发的刚性支出明显超过上年度收入或收入大幅缩减的家庭;二是在安全饮水、基本医疗、教育、安全住房等保障方面存在隐患的非建档立卡贫困户。

  因户因人制定帮扶措施,做到应帮尽帮:对教育、住房、医疗、饮水方面存在短板问题的,及时上报,按政策规定解决实际问题;对无劳动能力的,强化办理低保、医疗、养老保险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做到应保尽保;对因病、因残、因灾等意外变故返贫致贫的家庭,及时落实健康扶贫和残疾人、灾害、临时救助等政策,保障基本生活;对具备发展产业条件的,帮助其参加生产经营技能培训,通过务工、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多种方式利益联结,发展农业产业增加收入;对有劳动能力的,及时摸清就业现状、意愿和务工需求,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引导他们到本村农业合作社和村级公益性岗位就业。同时,多渠道筹措社会帮扶资金,为被监测对象购买保险,化解生活生产风险,防范返贫致贫,提高他们抵御风险能力。  

  好山好水好味道

  神奇传说的响钟山

  响鼓岭村得名于响钟山寺,响钟山寺位于响钟山顶,山与寺同名。山不高,不过300多米,但位于美丽的湘江河畔,鸟语花香、风景秀丽,登顶南眺,可见蜿蜒北去的湘江。

  当地人传说,响钟山寺历史悠久,颇有些来历:初名“女娲庙”。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此地,见到一块大石头,人站上去就发出“咚咚”像敲鼓一样的声音,便赐庙为“响钟山”。

  在脱贫攻坚中,响鼓岭村正在筹划利用响钟山的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响鼓岭村计划以衡阳响鼓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响钟山寺庙和响鼓岭水库为依托,在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同时,逐步打造出集吃(土菜)住(帐篷)游(响鼓山)购(茶油、时令水果等本土特产)为一体的休闲旅游观光生态农庄。目前,200多亩油茶和原村集体林场的小果园已经种满了树苗,相关的配套设施正在建设中。

  脱贫大事记

  1.2017年8月,投资45万元建成60千伏安光伏电站并网发电,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约4万元。

  2.2017年9月,市档案局联合市“关工委”来村开展“关爱下一代”活动,建立爱心读书室,为贫困学子捐资助学2万元。

  3.2017年,响鼓岭村从省级贫困村出列。

  4.2019年4月,村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村民“进一家门,办千家事”的村务服务模式开启。

  5.2019年10月,村里筹资50万元入股响鼓岭油茶庄园种植油茶276亩。与贫困户15户74人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年人均产业分红150元。

  6.2019年11月,引进县“清憩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发村集体林场,村出资18万元入股成立专业合作社。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周边各组共30余名贫困户入社就业。

  7.2019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

  8.2020年6月,与衡阳市蒸湘腾跃工艺厂合作成立村扶贫车间,首批吸纳12个贫困户及重病重残人员在家门口就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李绍球诗歌中“藏”着的可喜变化
衡阳晚报版面三A03李绍球诗歌中“藏”着的可喜变化 2020-08-28 2 2020年08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