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的长沙人无人不识太平街。太平街坐落于老城区南埠,街区为南北走向,以太平街为主线,自战国时期长沙有城池始,其核心地带一直未变。如此成就了长沙,为华夏一座二千多年以来城市中心从未移动过的城市,历经沧桑,亘古不变。
太平街分上下两段,北望西长(街)为下,南接福胜(街)是上。街区呈鱼骨状,以太平街为主骨,东辟西牌楼、太傅里、朝阳巷;西启马家巷、孚嘉巷、金线街。小巷错落有致,间距匀净,其历史格局数百年不曾变改。谢谢上苍,让我沐楚南和风,处太平街市井文化熏陶中长大。
我家世住太平街首席西巷,小巷最高的建筑是幢三层的木楼,矗立在巷子的南隅,是大伙的居所。鄙家置顶层,绝对至高点。临窗能望见巷子里每片角落,架起自制水枪能扫射过往路客。我不依仗地形从事射击运动,那是因为本人缺乏装备生性怯懦。对门军宝文韬武略,提枪登楼躲闪窗后,屏息凝神射目标,弹无虚发。被击者以为天老爷聚然降雨,仓促逃窜。狙击手哑然失笑,打酱油的跟着打哈哈。
街巷鲜有草木,很少感觉春天的存在,自然对秋日也没什么印象。小巷夏天活跃、明亮,冬日安静、吉祥。
盛夏,河里发大水,湘水从下水道溜到岸上,漫进我家大门口,小巷宛若小港。木划子悄悄趟了过来,小巷民蜂拥而上,板划子立马搁浅。隆冬,大雪霸满了小巷,麻色的路一片白板,平日突兀的街台隐显两条静谧的平行线,仿若雪域里铺就宽轨的铁路。
最爱还是夏天,站在巷子中间,我无限热爱东升的曙光,太阳始终耀在头上;我无比崇拜西挂的斜阳,热风劲吹,人声喧响。朝起,青石板路,挈水井台,姊姊斜提半桶浊水,挥舞长柄刷把,上下来去,左转右旋。举手间,混元金斗澄明发亮。晌午,匆匆饭后,伢妹子避开家长,三五结群、二四邀伴去湘江河里打练滚。 黄昏,哥哥扯桶井水,小弟背来竹板。清新沁凉之水,平息街阶浮燥。竹床一字铺开,咸鱼条子摆上。晚风吹来,鼾声此起彼伏,呓语接地连天。
夜深时,小吃摊贩横担路过,铃铛声早已走远,嘴角还流挂念。隔壁大李老李撑一豆油灯,骑一条长凳,低声吆喝,划拳猜掌,嗑半碟麻壳花生,酌二两深巷老酒,举稀疏蒲扇,轻摇晃——
风摇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