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丽水缙云县召开了一次别具一格的“颁奖仪式”。但与普通意义上的颁奖不同,“获奖”的相关单位负责人走上台领奖时,往往都“抬不起头”,因为他们拿到的“奖励”,是因工作效率太低而获得的“蜗牛奖”……
说起“蜗牛奖”,其实并非缙云县首创,截至目前,全国已有不少地方开展了“蜗牛奖”评选工作。尽管对于“蜗牛奖”的设立仍是褒贬不一、莫衷一是,其实,深思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蜗牛奖”终究还是利大于弊的。
因为,虽说“蜗牛奖”是一种奖,但它更是一个警醒、一次批评、一种鞭策。正所谓“知耻而后勇”。笔者认为,这些蜗牛奖的得主,肯定会觉得自己失了面子、伤了尊严,这对他们来说肯定是一种羞愧和耻辱,毕竟这代表了人民对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办事能力的批评。于是,倒逼之下,“蜗牛奖”能够更好地促进他们反思自己,从而转变工作态度、提升工作能力,努力成为人民满意的“办事员”“服务员”。
而且,说起“蜗牛奖”的积极作用,也有业内专家表示,能很好地促进干部和基层服务人员扎实工作,提升工作作风,“这样的措施,我个人建议应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确实如此,如果“蜗牛奖”能切合实际的落到实处、落到好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也应该全面推广。但要想让“蜗牛奖”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还需要做好“后半篇文章”。比如,不能“只惩不罚”,要进行一些扣除奖金之类的实际性的处罚,以强化力度,谨防出现“当场懊恼不已、事后抛诸脑后”的乱象。也不能“说而不做”,在核查情况时难免会有单位“求情”,希望自己不要得奖。这就需要当地要坚定颁奖的决心,建立督察销号制度,以免开了人情的口子、走了关系的后门,让“蜗牛奖”沦为一纸空谈。
“蜗牛奖”的设立不是为了故意惩戒谁,而是为了倒逼干部担当作为。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不仅要让懒政怠政者无所遁形,更要让“获奖者”知耻而后勇。也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能坚定理想信念,端正服务态度,提高干事能力,不去靠“蜗牛奖”来倒逼,而是靠积极主动苦干实干来赚取百姓的口碑,这比任何金杯银杯都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