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行仓库的南墙和西墙,在设计上几乎完全还原当年的四行仓库,经得起历史的推敲。而北墙和东墙的图片资料特别少,因为苏州河北岸是一个对敌的战场。剧组就找了一些风格更扎实的东欧建筑,包括切尔诺贝利的一些库房效果作为参考,融合到了仓库北面的设计当中。所以整个四行仓库的外部设计,一半是完全还原,另一半做了一些夸张的强化。
200米苏州河划分地狱天堂
剧组共完成了68栋建筑、30多万平方米的搭建,并挖出一条长达200米的“苏州河”。
《八佰》中出现的大量建筑,不但从美术的角度要尽可能承担最大的戏剧空间和叙事可能性,而且从建筑学方面来说,在承重和设计理念上也必须符合真实的居住条件。
剧组美术组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南岸临河的建筑大多以两层的民房为主,不是租界中心,没有那么繁华。这与最初美术组和导演管虎的创作理念有点偏差,他们的思路是想营造苏州河“北岸战场悲壮惨烈,南岸租界歌舞升平”的戏剧分界点,强化一个是地狱,一个是天堂的反差。
50000个子弹炸点数量
能拍十部电视剧
为了营造出真实的战争场面,剧组共烧掉300多公斤烟油和近5吨的旧报纸,地面布置近50000个子弹炸点,相当于十部大电视剧的量,平均一个镜头700个子弹点。还原了一个硝烟弥漫、炮火四起、短兵相接的真实战场。
2000名化妆师 近5000名群演
精准还原社会缩影
剧组最多的时候有将近2000名化妆师,本身的化妆师主要负责战争戏涉及的大量硝烟妆,其余的化妆师主要负责为南岸租界区的群像化妆。
影片中群戏场面很多,最大的场面有3000名-5000名演员和群演参与。在美术造型上,为了让南岸的群演真的像生活在1937年的上海,美术组让每个群演都设定好身份,是做什么的,为什么会在这里,看到对岸发生的一切,是什么反应等等。副导演还在网上提前一年征召律师、画家等各种不同职业,苏州河南岸街边画画的群演,就是从上海的一个美术学院里找来的教授,本色出演。
300颗照明弹 2400盏台灯
打造视觉高潮
为了呈现出最好的视觉效果,确保画面真实感的同时凸显美学价值,摄影指导曹郁在片场架设2400多盏台灯来配合不同的镜头。剧组灯光部门的电线加起来有50公里长,连起来的长度都快赶上从苏州拍摄基地到上海一半的距离了。
《八佰》结尾的冲桥段落是全片视觉性的高潮点和精神化的象征之一,在光线设计上要有写意的感觉,就用了很多照明弹。最开始筹备的时候,剧组搞技术科研做照明弹,甚至动用了军工厂,制作时间很紧张,只做出了300颗。灯光团队又研发了一组闪光灯,再结合照明弹,才把这场戏完整展现出来。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