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面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8月07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方与南方汛期 为啥有时差?
  7月下旬开始,随着副热带高压开始北抬,北方地区水汽条件得到改善,今年的7月20日起,北方正式进入了主汛期。气象数据显示,每年7月下旬到8月上旬,我国华北和东北等地降水集中、强度大、极端降雨发生概率大。北方汛期为何会集中在“七下八上”期间,而且为什么是华北、东北一带降水较多?

  南北汛期有时差

  北方地区降雨集中在“七下八上”

  所谓“七下八上”,指的就是7月下旬到8月上旬这段时间,这一时期华北地区大暴雨将频频出现。直到8月中旬以后,雨带会迅速南撤和减弱。

  气象大数据显示,郑州、济南、沈阳、天津、石家庄、北京在此期间的平均降雨日数都在7.5天或以上,北京更是达到了9.3天,占比接近50%。

  从降雨强度来看,“七下八上”的实力同样不容小觑。1951—2019年这69年间,石家庄共出现了16个大暴雨及以上的强降雨日,其中有11个出现在“七下八上”期间,占比高达69%。此外,天津、北京、沈阳的占比也均在50%或以上。

  “每年4月,华南前汛期开始,就意味着我国进入了汛期。”中央气象台副首席预报员沈晓琳说,南北方汛期时间不同,主要是因为暖湿气流的季节性进退,它不仅决定了我国雨季的开始时间,还影响着雨带的南北移动。受此影响,我国汛期不仅开始时间自南向北逐步推迟,汛期的长度也会自南向北逐渐缩短。

  也有专家认为,我国是否进入主汛期与南海夏季风爆发密切相关,一般在夏季风爆发后的2周左右,不断增强的西南风会将热带印度洋丰沛的水汽源源不断地向我国南方地区输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会出现明显的第一次北跳,季风雨带随之从华南一带逐步向北推进。

  降水集中在华北、东北

  是冷暖气流相遇的结果

  眼下,“七下八上”已接近尾声。据中央气象台预报,今年的7月30日至8月8日,华北中南部、东北地区中南部、黄淮北部等地的大部地区累计降雨量有40—80毫米,其中华北南部、东北地区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降雨量达100—200毫米。上述大部地区累计降雨量较常年偏多3—7成,局地偏多1倍以上。

  沈晓琳说,我国位于世界上著名的季风区域,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夏半年盛行西南季风。我国夏季的降水特性受到来自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夏季风的共同影响。

  据了解,进入7月下旬,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开始季节性北抬到北纬20—27度左右,夏季风也跟着北抬,来自热带、副热带的暖湿气流,开始随着副热带高压边缘气流“输送带”向北方输送过来,为华北、东北地区提供充足的水汽,如果遇到有东移南下的冷空气,就会在华北、东北地区产生比较强的降水。这时候,中纬度的高空还偶尔有可以向南方输送冷空气的冷涡(逆时针环流)移动过来。当冷、暖空气交汇,雨日就开始增多了。

  当冷涡出现,它像是一台鼓风机,从北部引来一股股冷空气吹向南方,一旦遇到副高边缘的暖湿气流,就会“诱发”一次可能伴有冰雹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如果这个冷涡少动,它后部偏北气流带来的冷空气就会不断地袭扰下游地区,强对流天气就会连续的发生,特别是在午后到夜里发生频率更高。

  与其他季节相比,对于北方来说,“七下八上”时期从低纬度来的水汽输送渠道最为畅通,能量也充足,最有利于降水强度增强和强对流天气发生,降水集中、雨量大、分布不均的强降水、雷电、冰雹、强风等都比较常见。前期干旱地区还会出现旱涝急转的风险。

  “与南方不同,北方地区的降水往往比较分散,强降水发生的局地性较强,常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对流性天气,由此可能引发山洪、地质灾害等,需要引起关注。”沈晓琳说。

  据新华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太空制造 有多奇妙?
北方与南方汛期 为啥有时差?
衡阳晚报版面八A08北方与南方汛期 为啥有时差? 2020-08-07 2 2020年08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