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今年梅汛期降水为何这么多?听听专家怎么说
2020年07月22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脉雨情
今年梅汛期降水为何这么多?听听专家怎么说
7月13日,在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三角乡,救援人员乘坐橡皮艇前往救援
  时至7月下旬,南方尚未出梅。正常情况下早该结束的梅雨期为何出现超长情况?今年梅雨期的降雨量为何异常偏多?

  20日下午,中国气象局—南京大学气候预测研究联合实验室主办2020年梅汛期降水异常成因研讨会。来自国家气候中心、中央气象台、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专家学者,湖北、安徽等省气象局一线的业务科技工作者参加了研讨。

  原因:

  梅雨期长、梅雨锋强

  “今年入梅偏早和梅雨锋偏强,是长江中下游梅汛期降雨异常偏多的直接原因。”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指出。

  丁一汇介绍,2020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6月上中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偏北,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梅偏早,梅雨期偏长。

  “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势均力敌,致使梅雨锋偏强。”他分析指出,2019年秋季开始了一次弱厄尔尼诺事件,同时北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导致副高显著偏强,副高引导的水汽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输送明显偏强;南海夏季风爆发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水汽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输送也较强。与此同时,中高纬度经向环流发展、冷涡活跃,冷空气向长江中下游地区爆发偏强。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交汇,致使梅雨锋偏强,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明显偏多。

  会议采用“现场+视频+直播”的形式,设立网络会议室和直播室,便利各地专家学者和一线业务科技人员参与研讨。

  专家将今年降雨形势与2016、1998等年份的降雨情况进行了比较。有专家提出,1998年和2016年的洪灾发生在极端厄尔尼诺事件形成之后的衰亡期。但今年形势有所不同,是在一次弱厄尔尼诺事件之后。这提示相关科研人员和气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原因、机理的研究。

  威力:

  “超长”梅雨、极端性强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余勇说,梅雨是我国汛期重要的天气气候系统。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今年我国江南地区6月1日入梅。

  他表示,目前情况看,今年梅雨有以下特点:一是入梅早,梅雨期长。入梅时间比常年偏早一周,目前还没有出梅,初步预计今年出梅时间将比常年(7月15日)偏晚一周以上,梅雨期异常偏长。

  二是雨区重叠度高,长江中下游累计雨量大。南方地区经历了9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湖北、重庆降雨量为历史同期最多,部分地区累计雨量已超过1500毫米。

  三是单日雨量大,极端性强。入梅以来,有不少县市日雨量突破当地历史极值,最大日降雨量达538毫米(7月7日出现在江西莲花山),最大小时降雨量达163毫米(6月12日03—04时出现在贵州正安县碧峰镇),极端性很强。

  余勇说,受此影响,我国南方地区防汛形势十分严峻,长江中下游和太湖、鄱阳湖、洞庭湖等持续处于高水位,长江已发生2次编号洪水,淮河已发生今年第1号洪水,汛情可能继续发展,南方多地暴雨洪涝灾害重。

  关注:

  后期雨带、台风变化

  当前,全国防汛进入“七下八上”阶段。余勇表示,主雨带什么时间北跳、是否会在长江流域摆动等,受到各方面高度关注,事关防汛救灾重大决策举措。

  “要将做好当前梅汛期技术工作总结和做好后期气象服务工作相结合。”他说,气象部门务必要抓好并尽可能抓准出梅后雨带北跳、台风活跃期等关键时间节点的预报服务,为全国防汛救灾工作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2号台风“鹦鹉”是今年以来我国唯一一个登陆台风。进入7月份以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还没有台风生成。余勇说,预计未来一周,台风生成的可能性也不大。

  他说,若雨带北跳、而台风又不活跃,南方地区会从当前的洪涝状况迅速转向高温热浪,对此要高度警惕,认真分析,扎实做好“七下八上”预报预警服务各项工作,切实担负起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责任。

  余勇表示,要将做好预报预测分析总结工作和做好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工作相结合。气象科技工作者要关注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工作,暴雨洪涝灾害过后,各地很快将进入灾后恢复重建期,除了从降水特点出发的气象因子致灾风险性的研究之外,还应该认真分析致灾机理,研究经济社会和承灾体特征,必要时开展实地的灾情调查和分析,为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和灾后重建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揭秘:

  “七下八上”为何有这么多雨

  继此前我国南方大范围降雨,让长江沿线防汛抗洪压力陡增,如今,我国北方又迎来“七下八上”降雨高峰期。“七下八上”期间,华北、东北等地的降雨天数较多。气象大数据显示,郑州、济南、沈阳、天津、石家庄、北京在此期间的平均降雨日数都在7.5天或以上,北京更是达到了9.3天,占比接近50%。“七下八上”为何如此多雨?

  据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介绍,这是因为在7月下旬前后,夏季风的北边缘推进到了华北地区,同时副热带高压北抬至北纬34°至38°区域,副热带高压西南侧的西南气流或偏东气流把洋面上的水汽源源不断地向北输送,为华北地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这些暖湿气流一旦与东移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就容易形成强降水和持续性降水。

  此外,“七下八上”也是西北太平洋台风活跃的时期,历史上也有台风在此期间“造访”华北地区的先例。由于台风本身携带大量的水汽,因此一旦在“七下八上”与台风“亲密接触”, 华北地区的降雨通常会显著增加,防汛形势也会陡然紧张。

  综合新华社消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把脉雨情
衡阳晚报版面七A07把脉雨情 2020-07-22 2 2020年07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