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5月26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父母账户打赏 主播“笑纳”不得
  ■龙继辉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二级大法官刘贵祥介绍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商事案件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他表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人打赏主播,是对主播表演及其形象充分认可的生动表现。接受打赏,是主播的荣耀,本无可厚非。但,主播接受打赏,不可来者不拒,要因人而异。“熊孩子”用父母账户打赏,主播“笑纳”不得。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年轻人办事尚且不牢靠,何况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熊孩子”呢?不要小看“熊孩子”的打赏“慷慨”力度,他们打赏有的一掷千金,金额达到几千、几万,眼睛都不眨一下。但,没有监护人的同意、追认,“熊孩子”打赏是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所以,《意见》规定: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作为人民法院办案的指导意见,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是有法可依的。《民法总则》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熊孩子”打赏主播的金额动辄几千、几万,这显然与年龄和智力水平不相适应。监护人事后不同意、追认,接受打赏当然就因不合法而无效。

  所以,作为依法经营的主播就不能见利忘义、见钱眼开,不该伸的手不能伸。特别是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熊孩子”的打赏,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该拒绝就要大胆拒绝。更不能“循循善诱”,诱导“熊孩子”慷慨解囊。否则,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作为网络直播平台来说,要全面履行好审核、教育、管理主播的监管主体责任。对于不履行监管主体责任或落实主体责任不力的网络直播平台,要坚决查处。该整改的整改,该暂停的暂停,该关闭的关闭,决不允许主播胡作非为,也不允许网络直播平台熟视无睹。

  当然,作为监护人来说,防患于未然才是治本之道。一是教育“熊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追星,不打赏。二是管好自己的账户和密码。否则,一旦“熊孩子”大金额打赏主播,就悔之晚矣。毕竟,起诉维权是一件费时费力费钱的苦差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用父母账户打赏 主播“笑纳”不得
释放“地摊经济”活力 让城市更有烟火气
“人脸识别”堵上网游防沉迷漏洞
别让“新兴职业”,游离社保之外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用父母账户打赏 主播“笑纳”不得 2020-05-26 2 2020年05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