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17日上午,一场直播在衡东县吴集镇莫园村贫困户家进行。该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段凯组织该村贫困户运用传统手艺做艾叶粑粑,在直播平台上销售。经过1个半小时的直播,参与的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余元。
当天,段凯在莫园村贫困户朱仕英家里进行一场销售艾叶粑粑的直播。他一边跟网上的观众互动,一边介绍艾叶粑粑的作用和口感,在他身后的是10多个村民正忙碌着做艾叶粑粑。
在直播中,段凯向观众介绍了村里土法制作艾叶粑粑的碾碎方法,这种碾碎艾叶的方式与现在处理艾叶的方式不同。在朱仕英家二楼放着一个古老的碾子,两位村民要相互配合,一个人拉动碾子,一个人将艾叶放进槽子,通过压力将艾叶压碎。 经过碾压这个重要的程序后,他们按照一定比例把糯米粉、粘米粉拌匀揉搓成团,然后用一个个有图案的模子将米粉团制作成一个个艾叶粑粑,最后放入蒸锅里大火蒸10分钟取出即可食用。若放置时间较长,艾叶粑粑变硬,则可以入油锅煎炸。
“莫园村比较偏远,共有贫困户105户,由于他们年龄普遍偏大,无法外出务工,所以我就想发动他们摘艾草,制作艾叶粑粑,再通过网络电商、直播等平台销售出去,消除大家‘等、靠、要’的思想,也让在外的网友吃到衡东的特色小吃。”莫园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段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