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创作出现雷同,不能肯定别人是抄袭或者克隆,因为同一题材很容易受到感染,究其根源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反映就是自已的知识面不宽,视野狭窄;客观反映就是想象单调,思路僵化。那么,怎样才能克服这个毛病呢?我认为有三条途径:
用心观察。诗词创作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先有感性后有理性。所以,在构思作品之前,必须细心寻找并抓住触动自己心灵感悟或某一个闪光点才能创作出不同寻常且又感人肺腑的诗词。譬如:旷瑜炎先生的《谒永新三湾将军园》,“万里江山血染红,将军殉国献精忠。心香一瓣情思远,热泪盈腮三鞠躬”。 这首诗,作者的第一个感悟就抓住了将军精忠报国,第二个感悟就是含泪鞠躬。作者看完将军们的简介,站在雕像前默默地寄托着对革命英雄们的崇敬和哀思。由于作者参观用心、视察入微,所以很快找到了下笔的切入点,动心感人的闪光点。
独立思考。一首诗词的产生,实际是在抒写自已的人生,因为你的生活经历与别人完全不同,再加之个人的知识面宽窄和水平高低,所产生的认识不同,感受也不同。因此,在创作之前,只要你不先接触别人的作品,不让外界的信息干扰自已的思维、影响初心,所以写出来的作品绝对不会雷同。2018年,我们几个爱好诗词的朋友相约到贵州乌蒙大草原去采风,当车行至目的地,茫茫的大雾如烟如涛、浩荡似水,将整个草原覆盖得严严实实,宛如新娘的头巾神秘而绮丽。回来后,大家面对同一个题材写出了完全不一样的诗。如何象贤:“草原笼薄雾,景物幻中真。独立孤松下,山风亦醉人”;张春桂:“直上高原雾袭衣,云遮四野履痕稀。风吹草茂牛羊壮,短笛声中待牧归”;凌明明:“轻车笑语入彝乡,水气氤氳扑面凉。莫叹草原成雾海,云岭葱茏赤水长”;刘社文:“草场起伏碧氛氲,山抱长湖涌卷云。彝族风情多醉意,笛声阵阵喜相闻”。笔者也有一首涂鸦之作:“乌蒙有景险奇幽,草甸青青牧马牛。雾障重重迷眼底,花香阵阵袭心头。杜鹃作画呈娇态,云雀吟诗啭玉喉。仙洞茫茫留故亊,导游对我说缘由”。
逆向思维。按照辞海解释:“逆向思维,也称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亊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唐代诗人李商隐《登乐游原》流传千古:“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显然,后人不能再按这个思路写日落。但是,我们可换个角度反其道而行之,却别有洞天。旷瑜炎先生也写了一首观日落的诗,即《南岳喜阳峰上观日落》:“登高览日最心仪,愈近黄昏景愈奇。江上清风渔唱晩,山中落日鸟归迟。彩虹高架天晴后,轻雾飘飞雨霁时。一笑回眸天地阔,彤云暮霭胜晨曦。”这两首都是观日落的诗,但是,两位作者却写出两种不同境界、不同心情的诗。旷先生心态平和、语气阳光,对社会充满信心,对生活充满希望,对读者激励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