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够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并以补充通知的方式,细化解释已发通知,这至少表明,当地政府对民意诉求是重视的,也愿意与老百姓进行积极的沟通互动。这样的姿态当然值得肯定,毕竟政府行政就该与民众意志相向而行。
不过,也应该看到,尽管当地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但这一事件已经产生了负面影响。这样一则语言表述不准确、内容审核不严谨的通知广为流传,已在乡间村舍制造了紧张气氛。其实,当地在后续回应中所谓的“语言表述有不准确”,仍非问题的关键。一个“禁”字,如果不限定条件,就会让人们以为当地民间习俗“用劈柴大灶蒸馒头、炸丸子”将不再是合法合规的存在。这也是民众最为焦虑的地方。
——评论员 耶 律
2.如此“一刀切”式的执法,实则是相关部门懒政怠政的体现。如此执法,既伤害了政府公信力,于环境保护工作也无益处。保护生态环境还有赖于民众的积极参与,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针对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决策,而不是简单粗暴的“一刀切”。
引起舆论关注后,官方称:可能语言表述有不准确之处,但通知的主题只是禁止燃烧木材、劣质散煤。笔者认为,随着网络的触手可及,一条资讯或言论可瞬间被传达到倾向阅读者眼前。相关部门、单位在制定政策时应考虑周全、措辞严谨,防止被误读,确有被曲解的状况发生时及时向公众回应。
——评论员 李洪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