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籍作家朱文科新作《耒水流下潇湘去》,前段时间同读者见面了,受到不少好评。该书是一部研究耒水文化的作品。正如省湖湘文化研究会会长周秋光评价所说:“该书具有独特的鉴赏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笔者认为,该书内容涉及广泛,具有丰富的知识性;文学与文史结合,具有独特的开创性;语言凝练生动,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首先是其语言音乐性强。语言的音乐性,在于音调和谐、节奏鲜明,读得流畅、听得明白。作者能借助于语言的音响色彩,以加强对思想情感的表达。作者尽可能多地用三字句、四字句、排比句、诗化语言等,使作品有气势有音乐感。如《古塔的光芒》篇结尾,叙述古城耒阳、古塔青龙塔和耒水时写道,“一个城、一条河、一座塔。城是耒阳城,不大,五十平方公里;也不小,城区人口五十多万。河名耒水河,不长,蜿蜒七八县;也不短,婉转九百里。塔叫青龙塔,不矮,七层三十一米,也不假,青砖青石,就在青麓山巅。”修辞手法美妙,“诗”韵十足。
其次是语言形象生动。形象化是文学语言最主要的特点。作者注意形象细腻地描绘客观事物的情状,抒发思想情感,使读者如历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闻其声。如《耒水流域的“前世今生”》这篇文章的标题就很形象生动,将耒水流域的过去和现在,用前世和今生来形容。又如《东江湖的静美》一文写道,“一坝锁东江,高峡出平湖,东江湖水域有洞庭湖的一半宽阔。走下码头,湖水在手心闪着银光,顺着指缝,渗进我的身体。湖水搂抱着青山,青山依偎在湖水,旁若无人,间不可离,像一对恋人缠绵。”笔墨不多,东江湖的静美便跃然纸上。可见,语言的形象化在于用语的精确、描绘的细腻、比喻的恰当。
再次是语言鲜明凝炼。语言鲜明性在于语言的明确、条理的清楚,能够把所要表现事物的性质、情状明晰地突出。同时,还在于思想见解明白清楚不含糊。因此,主要是一个思想态度的问题,敢不敢亮出观点、表明倾向。作者这一点做得好,对人物、事件等的观点从不含含糊糊,能慎重大胆地表明观点。此外,朱文科的新作文章短,句子也短,没有多余话,给人简洁、紧凑和利索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