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当殷商文字出现在甲骨和青铜中时,古人就对其审美在不断地探索和追求。时至今日,我们仍对书法艺术之美在孜孜不倦地总结和创新。
书法之美其实就是线条之美,古人言之为点画,是书法生命的源泉。线条以苍劲飘逸,有篆籀圆润饱满之气为上品。点画之间,抑扬顿挫;方圆之间,积点成线;以线写形,以线聚神。线条是笔墨的精髓,所以线条承载着一个书家内心的律动、情感和生命。只有在做到心性相通,笔墨相融时,才能真正体会这根线条的核心灵魂,这也是书家们毕生的追求。
余学书数年,师从当代名家,颇有收获,对如何提高线条质量,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注意:
一是力感。力感就是指笔力,力道刚柔相济。米芾说“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意思是收笔时有个回顶的动作,即回力蓄势。古人运笔忌描忌涂,讲究涩和留,力透纸背就是这个道理。有力的笔法写出线条充盈,有气势,有筋骨,反之则有涂抹之感,轻浮无为。二是重感,所谓重感就是能入纸入木三分,用笔沉着痛快。忌点画枯草败计,满纸草率,一派轻漂。粗实才见其重,肥胖反觉其轻,所以用笔要在按中提,提中按,要多用中锋行笔,写帖时提笔顶纸,写碑时逆锋顶纸,这样才不会出现“墨猪”。三是质感,线条质感决定书法的韵律和味道,篆书中称的铁线篆,是书画线质感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古人所述的锥画沙、屋漏痕,很形象地描述了线质的特征,同时线质是变化的、多样的。可以通过速度、方向、欹侧等多方面变化来表现。
线条是书法最难的,线条要有呼吸,字才会说话。除了线条之外,书法还讲究字形章法等多方面,更讲究书家的学识和修养。要想学好书法,除了自身的努力,更重要的还需要有名师指导,有个朋友说请“名师”还不如请“明师”,请一个明白书法奥妙、懂得书法来龙去脉的老师,我觉得非常有道理。
如果你也喜欢书法,也在学习书法,我觉得首先不一定要追求成为一个书法家,只要有兴趣,写得开心就行。书法好比一座山,我们一步一步坚持往上爬,定会出成绩,而且还将会有更多书法之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