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不是削弱学校教学的分量,反而是对其“能量密度”的进一步倒逼。当学校教学的“营养”充足时,在课外时间才能更好放松身心,这才是减负的一体之两面。在这方面,相关政策得继续动真格,整治“超纲考”调整指挥棒是必要的,同时也要科学平衡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责任分配。眼下,作业家长来改、学习家长督促、特长家长培养的现实背后,其实是一些教育责任从学校向家庭转移。而家长能力、精力有限,往往仓皇加压而又不得其法。因此,减负不能光在课堂时长、作业数量上做减法,更应该提高学校教学的质量,让孩子应学尽学,在此基础上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充分赢得家长的信任,从根上纾解“掉队”焦虑。 ——评论员 郑宇飞
2.考公务员、考英语证书、考职业资格证……如今,随着职业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已经工作数年的职场人士重拾校园节奏,利用空闲时间让自己补充学习、加油充电。去哪儿“充电”?有的人选择“蹭”大学自习室,有的选择去咖啡厅,也有的选择24小时书店等场所。一些专供职场人士充电学习的付费自习室也应运而生。
从完善社会服务的角度看,满足学习者的自习需求,相关管理部门对付费自习室这一新生事物不妨更宽容些。只要其在消防、卫生等方面达标,不妨放开管理,乃至给予一定的支持,让更多职场人士有充电的空间,丰富精彩的人生。在公共资源方面也不妨加大开放力度,比如,盘活更多社区图书馆,适当延迟公共图书馆的开放时间,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开放学习功能区等。相信随着有更多的公共学习空间的出现,不仅能满足广大职场人士的充电需求,也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评论员 刘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