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草案公开~~~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草案公开~~~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草案公开~~~
2019年10月09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草案公开
明确受处分行为及六种处分种类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草案8日起公开征求意见,为期一个月。这是该法草案首次向外界公开。

  草案明确,本法所称公职人员,包括六类: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其他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

  草案规定,公职人员政务处分的种类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公职人员受政务处分的期间为:警告,六个月;记过,十二个月;记大过,十八个月;降级、撤职,二十四个月。“受到开除处分的,自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解除其与单位的劳动人事关系。”

  草案明确,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给予开除处分:组织或者参加旨在反对宪法、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的;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违法组织或者参加罢工的;挑拨、破坏民族关系,参加民族分裂活动的;组织、利用宗教活动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对其他参加人员,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草案规定,监察机关调查违法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规定的程序办理。经调查,依法决定给予公职人员处分或者免予处分的,按照下列程序办理:将调查认定的事实及拟给予处分的依据告知被调查的公职人员,听取其陈述和申辩,并对其陈述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核实,记录在案。被调查的公职人员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应予采信;按照处分决定权限,依法履行审批手续后,作出对该公职人员给予处分或者免予处分的决定;将处分决定或者免予处分决定送达被调查人和所在单位,并在一定范围内宣布。任免机关、单位对涉嫌违法公职人员的调查、处理,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草案明确,公职人员对监察机关作出的涉及本人的处分决定不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的规定申请复审、复核。公职人员对任免机关、单位作出的涉及本人的处分决定不服,申请复核、申诉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复审、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原处分决定的执行。公职人员不因提出复审、复核、申诉而被加重处分。

  据新华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国资充实社保全面提速
注意! 申请国家 奖学金有变
明确受处分行为及六种处分种类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明确受处分行为及六种处分种类 2019-10-09 2 2019年10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