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面十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十人核心团队做出国内首部AI纪录片~~~
2019年09月25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人核心团队做出国内首部AI纪录片
《你好,AI》,把硬科技拍出了人文气质
探讨AI与人类的关系
陈怡导演在海南东方市的玉米地里拍摄无人机测试
  “人工智能”(简称AI)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火星探索需要用AI让机器人顺畅地工作;敦煌研究院需要用AI为文物打造数字档案;长城、巴黎圣母院修复需要用AI建构三维图像……

  当下,一部以AI为主题的5集纪录片《你好,AI》正在视频平台播出。这部用8K高清技术拍摄的纪录片,讲述AI在太空探索、文物修复、动物保护、农业、医疗、汽车、戏剧等领域的应用,从智能与人类发展关系的视角,探讨AI对人类生活的帮助与改变。该片播出后获得一片好评:有人夸科技题材拍出了人文视角,有人夸画质能当“壁纸”,有人夸“甄嬛”配音季冠霖的解说。

  近日,该片总导演陈怡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介绍《你好,AI》的拍摄经过,分享国内纪录片制作的发展,也表达对AI边界的认知。

  A为何做? 

  以人文表达,让AI更加接地气

  《你好,AI》去年3月启动,导演陈怡有15年的纪录片拍摄经验,代表作有《汽车百年》《广府春秋》等,曾多次获得各类纪录片奖。她认为做纪录片导演,需要具备强烈的探索意识和好奇心:“做完《汽车百年》,我成了汽车问题的专家;做完《广府春秋》,我成了广府文化的专家;做完《你好,AI》,我至少成了人工智能的半个专家。”

  谈到为什么要做这部片子,陈怡吐露心声:“我前两年在拍一部汽车题材纪录片,那部片子里的“自动驾驶”,介绍的就是AI。这两年,AI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多新亮点冒出,尤其在中国发展得更快。去年3月,我的团队和英特尔达成合作意向——英特尔不想被公众误会只是个芯片公司,于是收购公司来做AI项目。”

  尽管杨澜的团队也在做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节目,但采用的是“访谈录”形式,采访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家、科学家。而《你好,AI》则是国内第一部AI题材纪录片。

  在科技和人文表达方面,《你好,AI》做到了平衡。“这是我们团队想做的尝试。两季《汽车百年》是就科技谈科技的纯科技纪录片,到了人工智能,我们想转换一种手法——科技纪录片能否用人文手法拍?”陈怡指出,“AI是程序、编码,我们想让它可视化,于是尝试去找应用AI技术、并被技术影响的人。我们深入到了五个AI应用领域:太空探索、文保修复、动物保护及农业应用、医疗应用、自动驾驶。在每个领域找到有温度的人文故事,希望让观众感受到科技的力量,也让AI更加接地气。”

  除了从人文视角讲述科技话题,《你好,AI》还进行了六个首创性的突破,即中国第一部全8K变形宽银幕技术制作的系列纪录片、中国第一部拍摄AI助力AI遗产保护的纪录片、中国第一部拍摄摩洛哥火星测试场智能机器人测试的纪录片、中国第一部拍摄 NASA研究项目的纪录片、中国第一部拍摄AI与莎士比亚戏剧融合创作的纪录片。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第一部全8K变形宽银幕技术制作的纪录片,该片从拍摄人员配置、制片规划、剪辑制作、CG制作上,都以电影纪录片为标准,希望能够为观众带来一场科技的视听盛宴。

  B 怎么做? 十人小团队,奔波了四个大洲

  《你好,AI》的拍摄工作异常繁杂,主创团队跨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去了42个城市,走访了44家机构,采访了77位人物。最高拍摄地点海拔达到4110米,遇到的最低温度为-40℃。最终,节目呈现出了一个新奇的AI世界:敦煌研究院用AI为文物打造“数字档案”,历史被科技“冻结”;请会说满语的老人对着收音器录入语音样本,很快语言体系被AI研究出,急待抢救的满语“保住了”……

  《你好,AI》五集节目之间,原本是有一定逻辑联系的。原来的顺序对应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第一集是农业应用,对应生理需求;第二集是医疗,对应安全上的需求;接着是自动驾驶、戏剧舞台的应用,以及文化遗产保护;最后一集是太空探索,对应自我实现的追求。播出时,平台有数据导向的考虑,最先放出来太空探索那一集。

  该片每集只有18分钟,也是为了适应网络的需要,播出平台认为长片不利于收视。其实在策划时,主创团队每集安排了40分钟的体量,当时计划做几个版本。“我们正在计划做院线电影的版本。”陈怡透露。

  陈怡还告诉记者,为了拍这部片,团队接触了大量国企、央企、政府部门、文博单位、高精尖研究机构。发掘这些人物时会很兴奋,但对方拒绝采访时,是最心累的。“我要用过往的作品和诚意去沟通、说服。耗时最长的沟通是火星探索的拍摄,从去年6月联络到了12月才完成,去了德国,再去摩洛哥,与研究机构项目的时间赛跑。”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该片核心主创只有10人左右。“我们按照电影工业化流程操作,拍摄、剪辑、脚本撰写必须自己完成。从前到后,三个导演在拍素材。比如拍敦煌,去了三次,一次调研3天,两次拍摄都是1周以上。初剪出来后,我一个人完成全片,我要把最细、最精的内容,拿筛子筛出来。”

  C 有多难?

  纪录片困境,目前尚无法赚钱

  《你好,AI》拍摄、制作的背后,也反映出了如今纪录片行业的艰难。为了增加关注,陈怡邀来目前国内影视配音界的“扛把子”季冠霖来解说。季冠霖曾为多部知名影视剧的角色配音,包括《甄嬛传》里孙俪饰演的甄嬛、《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杨幂饰演的白浅等。陈怡认为,《你好,AI》的幕后制作具有示范意义,平台、制作方、品牌联合出品是以后纪录片的出路。

  邀请季冠霖配音,陈怡毫不避讳地直言有考虑她在配音界和娱乐圈的流量,但也不仅是如此。“肯定有这个考虑,我们需要让节目有自带热点的元素;其次,科技题材的人文表达,需要有温度的女声;第三,她是我大学的同班同学,给了我个友情价。她很少配纪录片解说,我希望她能‘讲故事’,她就说,希望用讲台词的感觉来尝试,把表演元素放进去。她刚开始试配时,我心里在打鼓。但等一整集配完,画面、配乐、声音一搭上去,效果很完美。请她来是个正确的选择。”

  对于海外发行,陈怡有自己的考量。“有中国文化、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的作品,在国外很受欢迎。而且这是国内首部8K制作的片子,画面可以当壁纸。Discovery的同行看完后都赞不绝口,感慨中国能把纪录片拍得这么好!我说,只要资金足够,我们的技术不输你们。”

  纪录片比较小众,怎么说服人给片子投资?怎么赚钱?

  陈怡告诉记者,纪录片目前没法赚钱,这是个全球困境。不过,《你好,AI》由平台、制作方、品牌联合出品,对产业起到示范作用。有了第一季的成功基础,第二季在招商方面可能有收益。希望更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扶持纪录片的发展,不要让纪录片成为“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工智能”到底有没有边界,AI的思维是否会超越人类,这也许是大众最关心的一个点。

  陈怡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们想让大家知道,AI不可怕,在相当长时间,不能触到人类高级智慧,比如艺术创造力、创新思维能力。我问过专家,AI会不会有自我意识?回答是:可能百年之内不会有;如果有了,人类那时也能解决它了。现在已经有人在监控人工智能,而且通过几十年的发展,AI一定能解放劳动力,而人类大脑的创造力就会增加,所以,不必担心。”据新华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去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你好,AI》,把硬科技拍出了人文气质
衡阳晚报版面十六A16《你好,AI》,把硬科技拍出了人文气质 2019-09-25 2 2019年09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