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9月06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均上网4小时,错过了多少风景
  汤华臻

  你每天花多少时间上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近发布的一则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7.9小时,相当于每天挂网4小时。这一结果迅速击中网友们的“小心脏”,特别是广大年轻人纷纷表示“终于有个统计我不拖后腿了”。

  看似调侃之语,却非虚妄之言。更详细的数据显示,人均手机APP数量最多的是15岁至19岁网民,人均多达66个APP。统计背后,是我们愈发严重的“网络依赖症”——触网越来越早,幼童刚学会说话,张口闭口就是“手机”;社交越来越懒,“躲进Wi-Fi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是相当一部分人的日常状态。尤其对“网络原住民”一代的年轻人来说,智能手机就是他们的“外挂器官”,须臾不可分离。

  网络给当代社会带来的红利着实可观,但过度沉迷网络却是难以攻克的顽疾。4个小时,2400分钟,能用来做什么?刷抖音、看快手,聊微信、刷微博,插科打诨嘻嘻哈哈倏忽而过,但也可以阅读经典、游览山川、陪伴家人。一篇热门日志这样写道:停用朋友圈半年,看过电影43部,看过书14本。当信息技术产品全面渗透到工作生活日常的每个细节、每一分钟,就必须予以警惕:沉重的信息负累和社交“缰绳”之下,是“机为人役”还是“人为机役”?是拓展了我们的视野还是局限了我们的思维?

  至少,年轻人的世界不应只由网线链接。“少年之人如朝阳、如乳虎、如春前之草、如长江之初发源”,他们具有无限的可能性。而这些,只呆在互联网世界是实现不了的。体悟生活,“别人的镜头”再有趣,永远都无法代替自己的脚步;真心交友,“对面的头像”再精致,也无法代替身边的一杯温茶。纵览这些年,由“深度思考”退化“碎片阅读”,由“看图识物”以至“视频娱乐”,占据屏幕的是越来越直接的感官刺激、越来越低的阅读门槛。久而久之,缺乏系统思维训练的年轻人要如何建构属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时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驾校“猛夸式”教学,贵在服务意识觉醒
人脸识别技术 不宜用来“捆绑”学生
一盒月饼两个生产日期,不是小问题
日均上网4小时,错过了多少风景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日均上网4小时,错过了多少风景 2019-09-06 2 2019年09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