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配音行业崛起、壮大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大闹天宫》等动画作品以及后续的译制片而为人所熟知。和计划经济时代很多文艺作品的创作一样,经济收益并不是各制片厂打造动画和译制作品的首要目的,因此在配音工作上各厂也常常不计时间和经济成本。
在这样的背景下,配音工作者有相对充裕的时间打磨作品,而“严谨的工作环节”也使得作品质量得以保证。
以动画片为主的国产影片虽然不需要做翻译、对口型等工作,但也需要经历相对漫长的创作过程。配音导演陈喆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当年上译厂为时长不足一个半小时的《天书奇谭》配音用了一个月时间。
在这样一个不计成本进行创作的年代里,诞生出了大量经典的配音作品。以《佐罗》为例,配音演员童自荣同时为其中的侠盗和总督大人配音,两个角色一个刚毅果断,另一个养尊处优、胆小懦弱,童自荣对这两个角色进行了区分化处理,当时观众就形容他的声音是王子般的声音,主演阿兰·德隆也称赞童自荣为佐罗增色不少。
特殊的时代环境造就了这个特殊的“配音黄金时代”,可也正因如此,这样的创作模式很难长久维系下去。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环境和观众的口味开始发生变化,影视配音行业也不得不进入到了另一个新阶段。
2
市场疲软,配音行业“失语”
上世纪80年代,是译制片最鼎盛的时代,但与此同时另一种配音影片也在改变着中国观众们的消费习惯。
据媒体报道,1980年,因拒绝以分账的方式发行美国影片,1978年到1993年,国内进口的628部影片全部为买断片。拒绝了好莱坞,也就意味着拒绝了众多在国际上风靡的主流影片。但随着观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些电影还是以另一种方式——录像厅、盗版光碟等进入到了国内,成为了80后一代对于好莱坞大片最真切的记忆。
盗版音像出版商搭起草台班子自己为影片配音,配音流程被大大简化。这种模式下创作出的配音片,质量自然可想而知,很多盗版影像在后期制作时还会破坏影片原本的音响音效,观影效果与正版相去甚远。这一时期,除了国产制片厂推出的译制片外,为数不多质地优良的配影片,更多是来自台湾地区。比如长期为周星驰配音的台湾配音演员石班瑜,他的声音和周星驰的形象在内地观众眼中俨然是合二为一的,以至于内地观众一度以为周星驰本人的声音就是国语配音版里呈现的样子。
没了优质的配音影片,加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外语教育在国内推广,被各类西方影视文化所冲击的观众开始逐渐习惯看只有中文字幕的原声影片。到了今天,很多影院在进口片上,甚至不再排播国语版。
3
影视崛起,影视配音野蛮生长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配音行业的冬天一直持续了十余年,一直等到2011年《后宫甄嬛传》热播,观众才重新注意到影视配音这个行业。
在《后宫甄嬛传》中,凭借着为甄嬛配音的出色表现,配音演员季冠霖热度大涨,配音演员这个群体再一次被推到台前。2018年3月《声临其境》开播,将配音这个行业的关注度又推上一个新高峰。观众通过节目对这个行业有了更多认识。只不过,在以市场、经济利益为导向的今天,配音行业想要真正复苏并不容易。首当其冲的就是工期的压缩。和计划经济时代动辄以月计数的作业周期相比,很多项目的配音工期被极大压缩。
就算是《大鱼海棠》这样比较重量级的作品,前期对配音工作也计划不足。据报道,片方一开始计划启用素人进行配音,首版预告释出后,网友纷纷吐槽配音太普通,片方才又匆忙找到季冠霖、金士杰等人为作品重新配音,因此正式配音时的工期也非常紧张,季冠霖为女主角椿配音只用了两三天时间,鹿神、赤松子、嫘祖、祝融等配角一共才录了一个晚上。
近年来,不少进口大片在国内上映时都实现了准同步,有的甚至还会提前上映,这就使得后期译制的时间更为紧张。不少好莱坞影片画面制作和提交甚至赶不上国内译制版制作截止时间,想要细细打磨配音更是有了不少限制。
如此紧张的工期内,从译制到配音就没有过去那么从容,工序也由繁入简。据林强介绍,如今一部译制片配音少则两三天,最长也不超过一周,短的甚至只有一天时间。
配音质量不如从前、观众对配音版的需求也逐渐下降,种种因素驱使下,现在译制片早就不是为了将影片准确转化、传递给观众,而更像是一种营销手段,所以明星为进口影片配音也成了常规操作。
对于是否该让明星来配音,行业内也存在不少争议。明星配音是把双刃剑,片方越来越重视明星所带来的流量,往往忽视了配音效果。不少影片的明星配音,原本是想为影片增色,观众却因为不符合预期而并不买账。
4
配音能否再造黄金时代?
电影产业生态发生变化,致使译制片配音已经很难再成为一门主流生意,以往主要为译制片、动画电影服务的配音演员不得不转向其他配音产品的生产。
与上世纪配音行业紧紧围绕着进口电影、动画片和少量影视剧服务的不同,近些年国产二次元内容增多,使得市场对配音产品的需求也在激增。影视寒冬对配音行业影响并不算大,除了影视配音,配音演员还有动漫、广播剧、游戏等多方路径谋求生存。
市场需求的增多,使得新人培养的问题也逐渐被重视了起来,逐渐向规模化发展。虽然目前国内高校还少有开设影视配音专业,但一些配音机构的训练班担起了新人培养的任务,不少二次元内容粉丝也有意进入配音行业,行业内涌现了大批新人。
而行业整体的向好,不仅仅改善了配音演员们的生存现状,甚至反推了制作流程的标准化。近期不断刷新票房纪录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是经历了先配音后制作画面的作业流程,配音演员在录音棚里几乎没有画面参考,配音导演陈浩在影片首映礼上透露,配音演员相当于在棚里“演了二十多天话剧”。
而此前暑期档大热的《陈情令》也做了一件让不少配音演员为之振奋的事——两位主演的配音演员登上了海报,配音演员获得如此待遇,这在头部国产剧当中还是第一次。“这简直是配音演员的春天啊,和影视演员平起平坐。”一位配音演员在朋友圈评价道。
尽管“平起平坐”听上去过于夸张,现在谈另一个“黄金时代”也好像为时尚早,但随着更多配音人才涌现,市场对配音演员的需求也有所提升,当下影视配音行业的确已是“柳暗花明”。据新华网
随着《哪吒之魔童降世》大热,颇具特色的配音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四川口音的太乙真人、常常因为结巴闹笑话的申公豹和“开口跪”的敖丙,都先后被送上了微博热搜。还有之前《声临其境》等配音类综艺的热播,让更多普通受众再度关注到了影视配音这个行业。中国的电影配音,还会迎来下一个黄金时代吗?